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超過1.4億,居世界首位,而治療率及血糖達標率均不足50%。規律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身體成分及生活質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的綜合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活方式干預的主要形式之一。
然而在現實的糖尿病患者管理中,不運動、運動不足、不正確的運動屢見不鮮,家庭醫生在日常糖尿病患者管理中,應加強健康教育管理,指導糖尿病患者正確科學的運動方式,達到良好控制血糖的目標。
對于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指導,主要建議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的運動和注意事項:
一、運動類型
有氧運動
推薦的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和騎自行車等。這些運動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并能有效消耗血糖。每次運動建議持續30-60分鐘,每周進行3-5次。
抗阻運動
如使用啞鈴、深蹲、俯臥撐等,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提高基礎代謝率,從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每周進行2-3次,兩次運動間隔至少48小時。
柔韌性訓練
如瑜伽和伸展運動,有助于改善身體的靈活性和關節活動度,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
混合運動是指將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和拉伸練習等不同類型的運動組合,以實現身體各部位協調發展。比如,在運動開始之前先進行10分鐘的壓腿、劈叉等柔韌性練習,再做有氧類運動調動心肺功能,如慢跑、跳繩、游泳、籃球、足球10分鐘,然后做肌肉力量練習,如平板支撐、仰臥起坐、深蹲10分鐘,最后以柔韌及平衡性運動做拉伸、整理,可選擇瑜伽、打太極拳、平衡墊訓練等,促進身體逐漸恢復至運動前水平。
運動強度以中等強度為宜,即運動時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約為170減去年齡)。這樣的運動強度既能有效消耗血糖,又不會對身體造成過大負擔。
二、運動前后的注意事項
運動前
確保血糖在適當的范圍內。如果血糖過高或過低,應避免運動。
運動時
建議在餐后40分鐘到1個小時進行運動,這時血糖水平相對較高,運動不易導致低血糖。以最大限度減少血液中循環胰島素,并為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提供充足時間,便于在運動中消耗。早餐后宜選擇先有氧運動再抗阻運動,午餐后可調整為先抗阻運動再有氧運動。避免空腹狀態和飯后立即運動。同時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導致血糖升高。
可隨身攜帶糖塊、餅干等物品,以備不時之需。
運動后
立即測量血糖,了解血糖變化。適量補充溫水或含鉀、鈉的飲品。
檢查足部是否有損傷、水泡、發紅或破損等情況,保持足部清潔干燥。
三、其他注意事項
發生以下幾種情況禁止運動:合并各種急性感染;血糖>15毫摩爾/升合并血酮升高≥1.5毫摩爾/升;近期發生血糖<2.8毫摩爾/升或需要他人幫助的嚴重低血糖事件;不穩定的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或嚴重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未控制的高血壓;未經治療的自主神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以及有足潰瘍或糖化血紅蛋白濃度高于9%,病情不穩定時均禁止運動。運動前后進行適當的熱身和整理活動。隨身攜帶急救卡片、病情卡等,以便在運動中出現緊急情況時能夠及時求助。
通過規律的運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減少并發癥的風險,并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建議在開始新的運動計劃前,咨詢醫生或專業人士,確保運動計劃適合自身的健康狀況。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進行運動時,應遵循科學、合理的指導原則,確保運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過適度的運動,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質量。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