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三年,科大硅谷孕育了多強的創新能量?

2022年至今,這里“長出”了3個“2500”:新增科技企業超2500家;匯聚高層次人才逾2500名;引育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突破2500億元。

能量何來?有多重因素疊加: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協同推進、成果轉化的鏈條暢通、產業培育的模式創新、多元資本及創新生態的打造等等。

然而,創新“大腦”需資源“輸血”。這便少不了科大硅谷鏈接全球創新資源的網絡。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當需全球創新要素的參與。科大硅谷以合肥為載體,推動更廣領域、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創新資源集聚、配置、整合,亦需全球視野。

那么,這張“全球網”如何織就,又如何源源不斷導入高能級創新資源,進而賦能合肥乃至安徽科創與產業的躍升?

超鏈接一:“校友”資源的聚“星”歸“谷”

江西出生、浙江大學求學、珠三角就業并創業的梅領亮,如今來到合肥成為“科漂”。6月20日,其團隊落戶科大硅谷的“合肥科詩特技術有限公司”注冊成功。

“我們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已全部實現了國產化。”三年前,這位教授級高工選擇在東莞創業,致力水導激光高端裝備的國產化替代。

水導激光加工技術是一種對半導體、陶瓷、超硬材料、復合材料等材料進行精準切割的創新技術。其特有工藝克服了傳統加工技術存在的諸多痛點,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微電子和醫療器械等現代工業領域。

遠在珠三角的“硬科技”,緣何能千里迢迢奔赴合肥?

“該項目是由中國科大寧波校友會長張文武教授推薦。”科大硅谷公司成果轉化中心工作人員丁戊辰道出其中由來。去年底,經推薦,梅領亮團隊參加了第三屆創業安徽大賽,并在決賽中斬獲銅獎,獲得了合肥招引。

第三屆創業安徽大賽現場意向落地項目簽約 王曉飛攝

“我們將總部設在這里。”認準科大硅谷創新生態的梅領亮,對企業今后的發展充滿期待。

梅領亮的“科漂”之旅,儼然是科大硅谷鏈接創新要素,讓“校友”變“科漂”的生動注腳。“每一位校友都是牽引高科技人才及項目的‘超鏈接’。”丁戊辰一語道破“天機”。

事實上,早在科大硅谷成立之初,便設有科大硅谷全球校友事務部,使其成為招引校友資源“超鏈接”之一。僅在去年,該事務部對接全球校友組織超100家,聯絡校友超3000人次。

而欲成硅谷之“大”,“校友圈”也必先擴容。為此,科大硅谷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全球600余家高校院所校友組織,建立起包容開放的校友資源聯絡與服務機制。

基于此,科大硅谷創新構建“全球校友組織+海內外創新中心+全球合伙人”三位一體的鏈接模式,暢通海外人才、項目與技術的“回流”渠道。

深層次而言:該模式不只服務當下,更著眼于感召——最大程度招引更多校友歸“谷”,進而孕育成一片高能級校友逐夢科創的“科漂樂園”。

超鏈接二:全球合伙人的“合縱連橫”

全球創新資源的“回流”,不僅需感召,也要恪守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于是,科大硅谷創新開辟“全球合伙人”的資源鏈接路徑。

“‘科大硅谷’面向全球招募創新合伙人,以市場化方式推動成果轉化、企業孵化,探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科大硅谷公司董事長吳海龍指明其路徑的核心要義。

2023年,璞躍中國成為科大硅谷首批“全球合伙人”。這是一家起源于美國硅谷、在全球布局60多座創新中心、擁有超20年科創服務經驗的知名科創平臺。

牽手科大硅谷,并非璞躍的一時興起。“我們一直在尋找最具活力的創新區域,科大硅谷的創新理念與我們高度契合。”璞躍中國常務副總裁陳志新解釋說。

在陳志新看來,“全球合伙人”并非普通合作,而是通過深度“戰略協同”構建出的一種“超鏈接”。

單從形式而言,此種“超鏈接”可謂創新要素的“合縱連橫”。

以酷外科技為例,這家專注于外匯科技與算法的初創公司,核心團隊來自斯坦福大學、谷歌、匯豐銀行等知名機構,曾獲璞躍中國的種子輪投資。

橫向上是“內外牽引”。2023年,經璞躍合肥創新中心推薦,酷外科技參加“創響中國”安徽省創新創業大賽榮獲一等獎,從而鏈接合肥資金、渠道及場景資源,最終落地科大硅谷。同時,得益于璞躍的支持,酷外科技實現對美國市場的“反向”輸出,加速了產業的國際化進程。

縱向則是“底層創新”。今年4月,得益于合肥高新區“高新薈”的深度鏈接,由璞躍中國合肥創新中心聯合科大硅谷公司等主辦的“向新而行:AI重構能源新生態”活動,吸引一眾產業領軍企業和創新企業參與,推動了AI與能源領域的場景創新和資源整合。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科大硅谷已招募超100家全球合伙人機構,在全球13個城市設立創新中心,鏈接高校和機構資源。

應予指出的是,在觀察人士看來,此“超鏈接”的核心在于,充分發揮合伙人的屬地優勢和深耕領域的資源稟賦,一來通過“異地孵化+本地注冊”等形式實現全球創新資源的精準導入,二來采用“基金+基地”方式為引入項目落地提供堅實保障。

目前,在科大硅谷片區,全球合伙人聚焦不同賽道,推動79個“創新單元”啟動,實現“一樓一聯合體、一單元一產業鏈”的布局。

超鏈接三:耐心資本的長期堅守

科技創新是一場永無止境的馬拉松,既需突破“從0到1”的爆發力,更需跨越“從1到100”產業化的耐力。

通俗地說,誰有“耐力”,誰便能鏈接更高端的創新資源。

今年初,安徽樹突光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樹突精密”)自主研發的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被國際頂尖期刊《自然》譽為“開啟細胞級精準手術新時代”的突破。

目前,該技術已應用于國內超40家一流醫院的500多例神經外科手術,顯著提升腫瘤切除準確率,填補國內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空白。

鮮為人知的是,樹突精密創新技術的“破土”,便源自合肥高新區及科大硅谷的“耐心澆灌”。

早在2018年該團隊尚在上海時,便受到合肥高新區的關注。“他們主動和我們接洽,過程非常專業。”樹突精密聯合創始人王勁宇回憶道。

2020年,科大硅谷子基金合伙人——合肥高新創業投資管理合伙企業(以下簡稱“合肥高投”)又以“陪跑者”身份介入,最終在2024年推動樹突精密總部遷入科大硅谷,同時聯合省市政府基金對其完成超1億元的戰略投資。

據悉,合肥高投管理著20支基金,總規模近100億元,其中5億元專項錨定科大硅谷核心區,助力初創型科技企業跨越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

“作為合肥高新區管委會下屬的股權投資平臺,相較于市場化機構,我們會從兼顧區域發展的視角出發,扶持企業、支持產業、服務經濟。”合肥高投重大項目投資二部副總經理張雪松說。

今年,“壯大耐心資本”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我們主張以耐心資本陪伴科技企業成長,設立的科大硅谷引導基金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風險容忍度達50%。”吳海龍表示,耐心資本疊加科大硅谷政策支持,對科創企業的吸引力可謂倍增。

數據顯示,三年來,科大硅谷引聚各類股權投資基金221支、規模超2500億元,依托“子基金+直投”雙輪驅動,為科技項目提供深度股權賦能。

科大硅谷核心區中安創谷。科大硅谷供圖

“厚植創新生態,感召五洲英才。”——這是科大硅谷肩負的創新使命。

而欲完成這項使命,須由全球校友、全球合伙人、耐心資本共建起一個招引全球創新資源的多維度“超鏈接”。如此,“五洲英才”才會更容易看見安徽,“讀懂”合肥,從而奔赴至“科漂新樂園”,筑就“夢想新GUi處”。(陶偉)

編輯:徐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