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信銀行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緊扣“聚焦重點、突出特色”經營主線,將更多金融資源精準滴灌至農林牧漁、農村基礎設施等“三農”關鍵領域。同時,依托中信集團產融協同獨特優勢,創新構建“五融”協同鄉村振興綜合服務體系,推動服務從“單一輸血”向“生態賦能”升級。
截至今年7月末,中信銀行涉農貸款規模已接近5000億元大關,貸款增速超10%。相關實踐既踐行了金融為民的初心使命,更以扎實的服務成效獲得監管部門及市場主體的廣泛肯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鄉村振興“中信答卷”。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通報2024年度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監管考核評估結果,中信銀行成為唯一獲評“優秀檔”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農業強:激活產業動能,筑牢糧食安全根基
在黑龍江,中信銀行聚焦糧食安全、三農經濟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與北大荒農墾集團密切合作,創設了“糧農貸”特色鄉村振興金融產品,切入農戶真實種植場景,實現在線授信審批。截至2025年2月已惠及3000多戶農戶,覆蓋了北大荒集團超過60%的農場,“糧農貸”累計投放金額高達15.62億元。在大連,中信銀行協同中信期貨成功落地了股份制銀行首筆“銀期保”項目,為一家縣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豆種植項目提供融資支持,該模式中銀行基于保單和訂單提供低息貸款,還款來源與保險賠付、期貨對沖、糧款掛鉤,突破傳統農戶授信模式,有效解決了融資難點,為銀行支持鄉村振興開辟了新渠道。
從“糧農貸”解決農戶個體融資需求,到“銀期保”協同服務新型主體產業鏈需求,中信銀行通過差異化的服務模式,生動詮釋了“精準適配鄉村振興多元場景”的服務理念。這些實踐的背后,正是對中央一號文件“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的深入踐行。今年以來,中信銀行持續加大糧食重點領域信貸投放,該領域貸款增速超13%。
今年2月,依托中信集團“金融全牌照、實業廣覆蓋”的獨特優勢,中信銀行正式推出“五融”協同鄉村振興綜合服務體系—聯合中信建設、中信咨詢、中信農業、中信大昌行、中信證券等集團協同子公司,構建“融資、融智、融產、融建、融銷”服務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覆蓋全周期、全場景、全要素的綜合支持。
農村美:賦能生態宜居,繪就美麗鄉村畫卷
在浙江,中信銀行聚焦山區26縣等領域,主動對接當地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創新“共富貸”融資模式,該模式依托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戰略,累計支持了超過130個高標準農田建設、美麗鄉村、農村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在福建,中信銀行發揮集團協同優勢,為中國中車控股子公司漳浦綠蔭水務漳浦縣西北片區村鎮污水處理項目融資2.4億元,建成漳浦縣“美麗鄉村”標桿性工程,獲得當地政府及客戶高度認可。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推動鄉村產業升級、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在農村基礎設施領域,中信銀行積極對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并實現股份制銀行首個項目投放。今年以來,中信銀行支農貸款增速超12%,助力越來越多鄉村實現“生態美”與“產業興”的有機統一。
農民富:滋養民生福祉,托起增收致富夢
在大別山深處的革命老區信陽,中信銀行全力支持“信陽茶”做大做強,在為某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給予企業流動資金貸款之余,深入茶區源頭對接茶農,助力茶企對鮮葉及時、足額收購,直接惠及萬千種植戶,金融“活水”沿著產業鏈條滋潤至最末梢的茶園,成為茶農穩定增收的堅實后盾。在青海西寧,中信銀行向青海某青繡公司發放專項貸款350萬元,該筆貸款將用于支持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研發能力及拓展市場渠道,預計可新增就業崗位50個,帶動周邊200余名繡娘年均增收超萬元,進一步推動青海“青繡”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發展,助力當地農牧民增收致富。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支持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富民產業”。在支持富民產業的同時,中信銀行同時聚焦“新農人”“頭雁”等農村帶頭人群體,創新出臺《“新農人”客群綜合金融服務方案》,該方案聚焦新農人生產、經營、發展全周期需求,涵蓋融資支持、資金結算、財富增值、跨境服務等多元領域,旨在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從東北黑土地到西南梯田,從東海漁村到西北牧場,中信銀行正以金融為筆、以協同為墨,在鄉村振興的廣袤大地上書寫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時代答卷。未來,中信銀行將繼續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與社會各界攜手共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更多金融力量。(陳揚)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