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收益是否清晰透明?遇到問題能否及時解決?在埇橋區,這些業主最關切的問題正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得到回應。一本本隨時可查的“陽光賬本”與看得見的服務溫度,悄然織就了業主與物業之間的信任紐帶。

8月18日,筆者在新都市華庭小區(西區)看到,公共用房、飲水機與電梯廣告等收入的每一筆收支,都在公告欄里詳細公示著。公告欄旁,居民正在查看公共收益使用情況。這種最接地氣的方式,將公共收益的透明度直觀呈現給業主。

“我們已發放兩次分紅,每次每戶100-200元。錢發下去,剩余多少、花在何處,全部攤開給大家看!毙露际腥A庭小區(西區)業委會主任孫毅介紹說,業主領取“分紅”時同步簽字確認,讓每一分錢都經得起檢驗。

如果說新都市華庭小區(西區)展現了公共收益透明管理的典范,那么新都市華庭小區(東區)則提供了“遇到問題及時解決”的務實樣本。面對高層供水突發故障、小區水塘清淤等問題,該小區東區業委會果斷協商物業,將數年積累的電梯廣告等收益投入改造。

“動用維修基金程序復雜,我們協商物業,用這筆公益收入先行墊付——取之于眾,用之于眾!毙露际腥A庭東區業委會主任鄭太平表示,盡管部分業主曾有疑慮,但清晰可查的賬目與及時溝通最終化解了誤會。

信任不止于賬本透明,更源于服務的真誠。居民趙阿姨動情地回憶起那一幕:“物業人員趴在地上疏通堵塞下水道,滿臉油污。他們冬夏無阻,隨叫隨到!”她為此專門寫下打油詩,贊許物業“業主至上”的品格。更令她安心的是響應速度:“高層漏水,半小時內經理就帶人上門解決。”

新都市華庭小區唯誠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將“小問題快速響應”定為服務鐵律,項目經理趙婷婷告訴筆者:“業主家中維修、鄰里噪音糾紛,只需在微信群@樓棟管家,客服即刻協調處理,‘力爭矛盾化小’!边@種“小事不出樓棟”的效率,成為了消解抱怨的良方。

近年來,埇橋區持續強化公共收益監管,嚴格落實公示制度,整治侵占亂象,并著力通過“分紅或反哺建設提升小區品質”的方向探索。在物業與業主委員會的共同管控下,公共收益得以透明運作,業主對資金用途享有充分的知情權與話語權。同時,配合優質的物業服務,這一模式有效激發了業主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從小區管理的“旁觀者”轉變為積極參與的“合伙人”,共同推動小區品質的持續提升。

在埇橋區,這樣的“透明物業”實踐并非個例。沈苑小區(B區)同樣將公共收益管理作為破解業主信任難題的突破口。

該小區每年有2萬元至3萬元的公共收益,主要來自場地租賃、充電樁、傳媒廣告等。錢雖然不算特別多,但每一分怎么花,小區業主共同商議決定后,再由物業來實施。

“公共收益的使用由業主共議決定,這本身就體現了尊重和透明。”安徽誠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宿州分公司項目經理顧東坦言:“業主參與了決策過程,知道錢花得合理、花得值,對結果就更容易接受和支持。矛盾往往源于信息不對稱和缺乏參與感。我們這套機制,就是把‘物業干、業主看’變成了‘大家商量著干’,業主成了小區管理的‘合伙人’,信任感自然就建立起來了!

從新都市華庭的“分紅+高效服務”,到沈苑小區的“透明+民主決策”,埇橋區各小區雖做法各異,但都緊扣“透明”與“參與”兩大核心。這種由點及面的探索,正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物業治理樣板”。同時,當公共收益不再是“糊涂賬”,當物業服務能快速響應“急難愁盼”,業主與物業之間的隔閡自然消弭,取而代之的是“小區是我家,共建靠大家”的良性互動,讓每一個居住于此的人,都能在透明與信任中,觸摸到“家”的溫度與質感。

區物業和房地產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李靜表示,下一步,埇橋區將持續規范小區公共收益管理,嚴格落實公示公開制度,確保收益公開透明,堅決整治侵占業主公共收益亂象,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同時,也鼓勵業主采用分紅、反哺小區建設等方式,提升小區的居住環境和品質,提高業主滿意度。(張欣欣 項錦)

編輯:劉浩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