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半個月,住在新站高新區的17歲小花(化名)將重新背起書包,回到闊別4年多的校園,開啟一段“特別期待”的學習生活。

命運多舛的小花,出生便失去了光明,憑借堅強毅力在合肥特殊教育學校上學,然而初二那年,13歲的她不幸被診斷為尿毒癥,自此離開校園開始了漫長的求醫、透析、換腎、康復之路。

隨著身體逐漸恢復,“想上學”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這個心愿,今秋終圓夢。

開學前的日子里,小花用手指“閱讀”盲文書籍 (張敏攝)

錢大姐“不愛錢”的背后

這個特殊的家庭背后有很多“故事”,特別是“菜農錢大姐拾金不昧”的暖心事被很多人熟知。

時間回到2022年6月,母親錢葉明帶著小花去醫院路上,途經新站高新區扶疏路與龍門嶺路交口時,意外發現路邊落下一個錢包,錢葉明想也沒想就打了報警電話。

七里塘派出所民警孫福鵬趕到現場,發現錢包內裝有大量現金,其中有八千多元人民幣、兩千多歐元及一些其他外幣,折算下來近3萬元人民幣。

事后,孫福鵬輾轉聯系上了失主李先生,錢包物歸原主。

李先生當面感謝錢大姐時,才意外得知小花正在醫院做腎透析,錢大姐一家生活很拮據,沒有固定工作,全靠種菜、賣菜糊口。

面對意外之財不為所動,錢大姐還婉拒了感謝費,只收下了一面“拾金不昧 善良人家”的錦旗,“她比任何人都需要錢,但她都沒有拿。”李先生感觸很深刻。

民警孫福鵬也被錢大姐的品德所感動,他試著聯系相關慈善機構和基金會。最終,安徽華夏產業創新發展基金會批準了這一特殊的資助申請,在病房里捐助2萬元,暫時解決了錢大姐一家燃眉之急。

愛心還在延續,得知錢大姐的農產品滯銷在家,超市和愛心人士上門一次性買下;社區和新站公安分局定期上門幫扶小花一家人;那一年,拾金不昧的菜農錢大姐還被評為“合肥好人”……

她幫他,他幫她,他們幫她,一次拾金不昧的義舉,引發一場愛心連鎖效應。

失明女兒換腎成功獲新生

命運終于眷顧了這個家庭。

2023年2月,尿毒癥晚期的小花在醫院登記了腎源信息,3個月后,醫院打來電話表示有腎源匹配上了,需要盡快入院手術。

這筆近20萬的手術費用,是錢大姐一家人四處找親戚湊來的,為了孩子,愿意搏一把。

半個多月后,換腎的小花出院回家。

“手術很成功,各項指標都比較穩定。”錢葉明說,只是女兒需要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但她非常知足。

她知道,這要命的尿毒癥讓小花受盡多年折磨。

生病那段時間,小花需要大把大把地吃藥,兩箱藥還不夠吃一個月,客廳里是一箱箱高高摞起的腹膜透析液。

2022年9月,在小花患尿毒癥期間,母親錢葉明在家給小花做自動化腹膜透析 (新站高新區供圖)

除了隔三岔五要去醫院透析外,小花用居家自動化腹膜透析方案維持生命,從前一天下午四點到次日早上六點,一次透析就要經歷10個小時。小花有時候實在撐不住,就“哼哼”幾聲,夜不能寐。

錢葉明全身心撲在照顧女兒上,不敢有絲毫松懈,家中全靠丈夫陸愛中務農維持。

這一路,走得太艱難。

手術成功后,家中還有四五十箱沒用完的透析液和藥品,善良的錢大姐捐給了同病房的病友。

時隔4年重返校園

一切都在向好發展。

術后休養2年的小花,每個月都要去醫院檢查,情況比較穩定。

“想上學。”離開校園多年的小花不經意說出這話,讓父母很是意外。如果沒有這場大病,今年她或許能走進高考考場。

“我們做父母的,都想不到她那么堅強。”錢葉明一路找到安徽省特殊教育中專學校。聰慧的小花順利通過了面試,因為雙目先天性失明,她選擇了推拿按摩方向,今年9月8日,她將正式入學報到,繼續成長與學習之旅。

雖然只學過幾首曲子,小花還是想重回校園后有老師繼續教她彈奏琵琶 (張敏攝)

“現在比以前好太多了,雖然苦點,但是小孩沒有病痛折磨。”錢大姐說,相比前幾年,如今田地越來越不景氣,丈夫陸愛中選擇了去當保安,不忙的時候再去種點菜。

最近到了起菱角季節,大清早,錢大姐和丈夫來到幾十公里外的水塘,穿著防水褲頂著高溫摘菱角,一上午下來收了十幾斤菱角。

拾掇整理一下,錢大姐就拿到街邊吆喝叫賣,掙點辛苦錢。

傍晚時分,錢葉明在擺攤賣菱角,她總是會先剝一個給顧客嘗嘗,好吃再買 (張敏攝)

令人欣慰的是,勤工儉學的大女兒也已大學畢業,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她選擇在離家不遠的社居委工作,這樣方便幫襯家人。

傍晚時分,在錢大姐的陪同下,小花也會走出家門,牽著手在周邊散散步。

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耳邊是嘈雜的叫賣聲,這個時候,母親就是她的眼,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很期待,也很憧憬學校的生活。”現在的小花更加樂觀開朗,借助手機提示聲,小花學會了購物、點外賣、發信息。對別人來說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于她卻是珍貴無比。

在家的日子里,小花還會用手指“閱讀”盲文書籍,在手機里下載有聲讀物,反復聽經典名著和小說,有時還會彈奏一會琵琶,“曲子還是上初一時學的,這次回到學校希望能繼續學下去。”

“雖然看不見,但是我能聽到父母回家時發出疲憊聲,為了我,他們非常辛苦。”小花說,走出家門、重回校園會接觸到很多人和事,非常期待校園生活。

這確實是一個充滿“故事感”的家庭,錢大姐和小花的身上都有一條不同故事線,母親的拾金不昧,女兒的堅強勇敢,社會各界的幫助支持,由悲到喜,從絕望到希望,賦予新生,愛在親情間傳遞。

對未來,這個家庭早已沒有“拾金不昧”的光環籠罩,“合肥好人”的榮譽也很少被提起,那面錦旗也被錢大姐收了起來,清貧的家庭生活逐漸歸于平淡,背負還債壓力的錢葉明夫婦倆都比較樂觀,堅持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現狀,“陪著子女們長大,希望她們有一技之長回報社會,最重要的是要健康地活下去。”(張敏)

編輯:劉浩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