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2025年蕭縣伏羊文化節熱度不斷、高潮迭起。截至8月19日,蕭縣已接待國內外游客約90萬人次,拉動消費3.8億元。這座兼具“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和“羊肉美食之鄉”雙重底蘊的古城,以伏羊文化節為契機,將美食、書畫、音樂、演出、非遺等元素有機融合,探索“以節為媒、以文塑旅、融合賦能”發展路徑,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創新實踐中煥發時代光彩。
2025年蕭縣伏羊文化節以水墨圣泉古鎮景區為主會場,聯動白土鎮葡堤原鄉、郭莊知青園、皇藏峪景區、岱湖公園四大分會場,創新采用“一主四輔”的全域沉浸式體驗布局,讓游客全方位感受伏羊美食文化的獨特魅力。活動中,“音樂+旅游”“演出+旅游”“非遺+旅游”等融合模式次第展開,“尋味伏羊·醉美蕭縣”“伏羊墨韻·筆舞丹青”等八大板塊活動好戲連臺,翰墨丹青、剪紙根藝、花腔漁鼓等特色文化紛紛亮相,集中呈現蕭縣人文歷史、書畫藝術、非遺民俗等文化魅力。蕭縣創新運用三維投影、AR增強現實等數字技術,以水墨圣泉古鎮景區千年城墻為天然巨幕,鮮活再現《大風歌》的雄渾氣魄、漢畫像石中伏羊祭祀的莊嚴場景,為游客打造“古今對話”的文化穿越之旅。
場景創新激活消費潛能。伏羊文化節期間推出一系列消費新場景,如葡堤原鄉“葡萄+伏羊”味蕾體驗、丁里鎮郭莊知青園中醫集市國潮養生、岱湖公園音樂夜間燈光秀與美食市集等,形成“多點開花、特色互補”的格局,既滿足游客多元需求,也帶動了紅色文化、鄉村民宿、康養度假等產業發展。直播帶貨等數字營銷手段,將地方特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直接拉動消費5.3億元,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全媒體傳播矩陣助力伏羊文化節“破圈出彩”。“短視頻引爆+沉浸式直播+社群裂變”的組合拳成效顯著,相關新聞被中央和省市等主流媒體大量刊播,抖音、微博、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瀏覽量達800萬,直播全網瀏覽超1500萬,“無羊不歡 相聚蕭縣”話題傳播量突破5000萬次,蕭縣文旅IP知名度大幅提升。據悉,蕭縣伏羊文化節已入選長三角人文經濟典型案例,并榮獲“中國節事卓越品牌”獎。
節會熱度賦能書畫產業。書畫文化街區借勢運營,吸引大量游客觀摩創作、參與交流,推動“書畫+文旅”深度融合。書畫文化街區所在的水墨圣泉古鎮與皇藏峪等核心景區串聯成線,以伏羊美食文化為核心IP,推出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特色美食美景文化藝術之旅,打造“品伏羊宴、游皇藏峪、購特色產品、賞千年漢韻”的全鏈條體驗。
此外,蕭縣還積極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堅持書畫院、設計公司、科技企業協同發展,探索“互聯網+書畫”營銷模式,打造“書畫+文藝培訓”“書畫+數字娛樂”“書畫+游戲開發”等新業態,扶持筆、墨、紙、硯等關聯產業,帶動創作、培訓、裝裱、交易等行業發展。目前,當地書畫經營企業已超200家,今年以來,書畫銷售額已超過6000萬元。
伏羊美食文化的持續升溫,撬動了三產融合發展。蕭縣肉羊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已建成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63家,年均出欄肉羊120萬只,獲評“安徽省養殖十強縣”。以羊肉為特色的餐飲企業發展至千余家,形成4個產業集群,全產業鏈年產值超30億元,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羊勁兒”。
編后
從羊肉湯里飄出的鄉韻,到書畫卷中暈染的新意,再到山水間鋪展的畫卷,蕭縣這道文旅新菜,“熬”出了地方特色的原味,也“燉”出了發展的新味。這樣的融合創新,正是縣域文旅破圈的鮮活范本。(記者 何雪峰 通訊員 董晴)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