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安晚報報道,下個月召開的省十次黨代會,將激勵安徽人完成“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記者了解到,在“十三五”開局的2016年,我省已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服務業占GDP超四成
上半年的統計數字顯示,上半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028.5億元,增長了8.6%,增速高于全國1.9個百分點,居中部第二位。我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了8.5%,增速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另外,我省上半年完成了固定資產投資12296.7億元,增長了11.5%,增速也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另外,我省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了12.1%,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
更重要的是,我省產業結構正在持續優化。據了解,我省實施調轉促“4105”行動計劃,并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同時加快服務業發展,從而讓服務業增長提速,比重也得到提高。統計數字顯示,上半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622.7億元,增長10.3%,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1.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達到了47.8%。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也增長了17%,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8個百分點,產值占比也從去年同期的21%,提高到了23%。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了13.9%,高于規模以上工業5.4個百分點。
“雙創”動力明顯增強
從上半年我省發展情況來看,“雙創”動力明顯增強。據了解,我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已經獲得國務院批準,目前全省正在推進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合肥高新區也列入了國家區域“雙創”示范基地,一大批項目獲得國家資金支持。
2016年以來,我省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加強。據統計,全省擁有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和實驗室達到33家,企業技術中心64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和實驗室也有100家。這些創新平臺不斷孕育果實,從而讓我省發明專利授權量在近年來不斷快速增長,上半年,我省再獲授權9363件,增長了105.9%,增速居全國第一位。
我省還實施創業江淮計劃,累計建成了專業化創業園666個。在濃厚的“雙創”氛圍下,我省資本市場日漸活躍,直接融資規模達到1937.7億元,增長了34%,其中,股權融資310.1億元,增長了106.7%。我省今年上半年還新增了8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目前新三板企業已經累計達到244家。
傳統產業減虧增盈
我省還加快了去產能的步伐,不少重點企業降本增效。據了解,今年1到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了利潤684.9億元,增長了18.9%,增速比全國高12.5個百分點,高居全國第五、中部第一。
另外,部分傳統產業也開始減虧增盈,煤炭、鋼鐵、家電、石油加工、化工等五個行業合計新增利潤87.4億元。其中,煤炭行業減虧了42億元,而鋼鐵行業則扭虧增盈14.4億元。
上半年,我省節能減排,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了6.4%,而全省PM10平均濃度也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戶籍改革大步向前
我省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加快。據了解,我省16個市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已經全部出臺,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正在加快。同時,老百姓極為關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省建設也在開展,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正在展開,這將緩解看病難的老問題。據了解,隨著我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平臺功能的逐漸完善,我省已經初步實現了省監管平臺與合肥、蚌埠等八個市交易平臺的數據交互。
在經濟開放度方面,我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8.5%,高于全國3.4個百分點,實際對外投資額達到8.6億美元,增長了42%。
居民收入增長較快
我省經濟增長與民生保障也相互協調,隨著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的實施,以及33項民生工程的全面展開,我省老百姓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據統計,我省上半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4542元和6263元,增長了8.7%和9.4%,增速分別高于全國0.7和0.5個百分點。
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33.97萬人,就業和物價總體保持穩定。同時,機關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也全面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保參保人數也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的86.9%和103.5%。
上半年,我省還新開工保障房安居工程19.03萬套,基本建成了18.1萬套,這讓更多人實現了居有其所。
重大工程陸續開工
據了解,下半年,我省還將繼續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持續增加信貸投放,并優化信貸結構。我省還將創新政策性融資擔保模式,擴大4231政銀擔規模。
另外,我省還會進一步減稅清費,降低企業人工、財務、用能用地、物流等成本,從而促進企業發展。
在創新創業領域,我省還將加快創業服務云平臺建設,認定第二批青年創業園,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創業的浪潮。另外,包括引江濟淮、安九高鐵等在內的一批重大工程,也有望在下半年開工建設,從而為安徽的崛起,增添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