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服務一小步,便民利企一大步。合肥市堅持以“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為突破口,通過重構服務流程、深化數據賦能、創新服務模式,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合肥特色的智慧政務新路徑,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便捷、更高效。
流程再造:從“多環節”到“一次辦”
“我家老大出生時,要辦理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登記等證件,到醫院、派出所、銀行等地方來回跑才辦好。現在小寶出生后,通過‘新生兒出生一件事’,在手機上就辦好了所有證件。”家住合肥市肥東縣的王女士說。
這樣的改變,得益于合肥市“高效辦成一件事”帶來的民生溫度。什么是“高效辦成一件事”?這項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最新改革,是指通過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將多個相關聯的政務服務事項整合為“一件事”,實現“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辦結”,打破部門壁壘,減少辦事環節,縮短辦理時間,讓市民和企業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各類政務事項的辦理。
“去年以來,合肥市已整合48個部門、312項政務服務事項,兩個批次30個‘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全部上線,累計辦件量超24.7萬件。”合肥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打造了不動產登記“合易登”、開辦運輸企業“半小時辦結”、公積金提取“全程網辦”等“一件事”標志性場景。
數據賦能:從“線下跑”到“網上辦”
“叮!”市民潘先生手機彈窗顯示“2000元到賬”。
潘先生熟練地點開“皖事通”APP——刷臉認證、勾選提取用途、輸入銀行卡號和提取金額等操作一氣呵成。3秒后,他從公積金賬戶申請提取的2000元,直接轉到了指定銀行卡。他笑著說:“以前還要帶著身份證線下到貸款的銀行辦理提取業務,現在點點手機,幾秒就到賬了。”
數字賦能提升服務效能,在合肥市,“公積金提取一件事”打通不動產、民政、社保、公安等26個系統,辦事人在辦事時可免去結婚證明、無房證明、還貸證明等材料。2024年,共核驗提取數據超5000萬次,公積金提取辦件數144.3萬件、總金額187.6億元,全程網辦率91.94%。
合肥市大力推進“一網通辦”,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更多高頻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市民可以通過“皖事通”等官方APP,實現線上申請、線下一次性提交材料,真正做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此外,合肥市還在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分中心開設“高效辦成一件事”線下專窗,確保線上線下同步可辦。
暖心服務:從“自主辦”到“幫代辦”
合肥市“高效辦成一件事”的創新實踐,不僅在于減環節、線上辦的高效便捷,更將貼心服務融入辦事細節,真正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讓政務服務既有速度,更有溫度。
“我市組建工程建設‘幫辦代辦’團隊,率先在全省開展‘幫辦代辦’服務,幫企業梳理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流程涉及的審批事項,更新梳理每個事項一次性告知清單、材料空白表、樣表,明確辦理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時限等要素,實現線下‘一件事’集成服務。”合肥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政務服務指導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同時,合肥市創新服務模式,積極探索“告知承諾+容缺辦理”審批服務模式,對符合條件的政務服務事項,允許企業和群眾在提交部分材料后先行辦理,后續補齊材料。合肥市還建立了“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運行機制,上線“辦不成事”線上平臺,優化問題登記、轉辦、處理等流程,確保市民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得到及時幫助。
截至2024年年底,已上線“一件事”的平均總跑動次數減少94%,辦理總時限壓縮68%,提交材料減少58%,實現了企業和群眾辦事由“多地、多窗、多次”轉變為“一地、一窗、一次”。
在合肥市,每一次“零跑動”的實現,都在書寫同一個答案:政務服務不再是冰冷的條款執行,而是以群眾需求為圓點畫出的“同心圓”。合肥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政務服務‘高效辦成一件事’是合肥市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市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競爭力的關鍵一招。未來,合肥市將不斷拓展服務領域,讓市民享受到更多政務服務改革帶來的紅利。”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