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安徽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開幕,審議了《安徽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規定(草案修改稿)》。根據《規定(草案修改稿)》,平臺企業、平臺用工合作企業應當依法為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物業服務企業等應當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上門服務、交通工具臨時停放等提供便利。

平臺企業要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繳納社保

外賣員、網約車司機、家政服務人員……隨著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數量不斷增加,如何保障他們的勞動權益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規定(草案修改稿)》提出,如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多個平臺就業,安排其工作任務的平臺企業、平臺用工合作企業承擔相應用工責任。平臺企業、平臺用工合作企業應當依法為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可以按照規定,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自主選擇在戶籍地、就業地或者居住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

同時,鼓勵平臺企業、平臺用工合作企業為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補充工傷保險,或者購買人身意外險、雇主責任險等商業保險。探索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制度,推動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參保范圍。

對于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事件,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依法給予臨時救助。

單位、小區應提供交通工具臨時停放等便利

平臺企業、平臺用工合作企業以及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在制定平臺訂單分配、報酬構成及支付、工作時間、獎懲等相關算法時,應當聽取工會或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代表的意見建議,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

平臺企業、平臺用工合作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申訴機制,暢通線上和線下溝通渠道,及時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申訴進行協商處理。

平臺企業、平臺用工合作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客戶投訴機制,及時對客戶投訴進行調查核實,甄別惡意投訴,客觀公正處理。

此外,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物業服務企業等應當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上門服務、交通工具臨時停放等提供便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完善綜合執法體制機制,依法履行行政執法監督責任,及時查處損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的行為。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實習生 武海迪

編輯:徐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