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8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縣域/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研討會2025”上,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與壹城經濟咨詢中心(壹城智庫)聯合發布《中國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報告2025》,揭曉“2025中國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和“2025中國省級開發區發展潛力百強”榜單。安徽省共12家開發區入選雙榜,其中7家躋身高質量發展百強、5家入圍發展潛力百強,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凸顯安徽開發區梯次發展格局的強勁活力。
記者梳理榜單發現,在代表綜合實力的高質量發展百強評選中,我省開發區呈現“合肥引領、多地協同”的特征。合肥市5家園區集體上榜,包括長豐(雙鳳)經濟開發區(第13位)、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17位)、肥西經濟開發區(第28位)、肥東經濟開發區(第92位)及包河經濟開發區(第98位);阜陽市界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84位)與馬鞍山市當涂經濟開發區(第31位)同步入選,形成核心城市帶動與區域支點并進的發展態勢。該榜單以產業發展、創新動能、開放水平、營商環境為核心維度,并設置“規上工業總產值或園區總收入超300億元”的硬性門檻,入選園區在產業集聚度、創新投入強度等指標上表現突出。
在發展潛力百強評選中,我省開發區布局更趨均衡。蚌埠經濟開發區位列全國第2位,成為皖北地區重要增長極;滁州市來安經濟開發區(第16位)、六安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21位)、池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22位)及蕪湖市新蕪經濟開發區(第59位)共同構建沿江與皖中創新走廊,展現多點開花的區域協調發展潛力。潛力榜單聚焦增長動能與后發優勢評估,為安徽產業梯度布局提供新支點。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包河經開區作為高質量發展百強中合肥主城區的唯一代表,其發展路徑具有典型意義。該區依托區位優勢,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推動產城融合與創新資源集聚,其集約化發展模式成為合肥都市圈產業升級的縮影。
此次雙榜評選深度契合我國開發區從規模擴張向能級躍升的轉型趨勢。報告指出,“十四五”以來,省級開發區通過產業鏈整合、創新平臺搭建及綠色集約改造,逐步形成千億級產業矩陣。例如合肥新站高新區建成全球最大顯示面板基地,2024年產值達1500億元;界首高新區以循環經濟為特色,為皖北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樣板。安徽入選園區在創新投入強度、單位土地產出效益等指標上的優勢,正是全省深化開發區創新升級工程、優化營商環境的直接體現。
當前,安徽正加速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創新驅動與綠色集約發展。12家園區的雙榜題名,既是對我省開發區綜合實力的權威認可,也為“十五五”時期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未來,相關園區將進一步聚焦特色產業、完善科創生態,深化長三角產業鏈協作,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鍛造更強引擎。(記者張賢良)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