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市16條措施支持未來產業發展

鼓勵政府基金、國企基金容忍正常投資風險

日前,《北京市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促進未來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發布。記者從市經信局獲悉,北京市將通過16條措施,促進未來產業實現從研發創新、企業生成、業態培育到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支撐北京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記者注意到,針對投融資服務新體系,北京市鼓勵支持市區兩級政府投資基金、國企基金加強對未來產業的投入,容忍正常投資風險。

產業部門投“未來”資金比例至少20%

未來產業發展需要各類要素的持續投入。對于企業關心的融資,北京將打出一套“組合拳”。新政提出,推動形成更具前瞻性、針對性和包容度的投融資服務新體系,科技、經濟和信息化等主要產業部門投向未來產業的資金比例不低于20%。

像前沿生物這樣的未來產業,往往需要巨額前期投入,市場不確定性也高。投資既考驗眼光,也需要包容。如何才能為創新主體在合適時機引來關鍵投資?

新政提出,鼓勵支持市區兩級政府投資基金、國企基金加強對未來產業的投入,遵循基金投資運作規律,容忍正常投資風險,不簡單以單個項目或單一年度盈虧作為考核依據。《若干措施》還專門明確,改革優化未來產業投融資考核評價的制度機制,推動建立包容審慎、盡職免責的創新創業生態。

此外,北京也將優化調整新設基金投資指引,指導新設基金精準投向未來產業,探索“撥投結合”等方式支持原創引領性、顛覆性技術項目,支持打造“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支持體系,創造適應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的金融產品,鼓勵各類資金和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探索開放一批應用示范場景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都需要多維開放城市場景資源。為此,北京市將發揮北京超大城市場景孵化器功能,聚焦城市交通、醫療健康、綠色能源、公共服務等領域,探索開放一批代表性強、影響力大的應用示范場景。

《若干措施》提出,聚焦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6G、量子信息等領域,加強新場景謀劃,加強場景供需對接,推動“先研發后轉化”的創新范式向“技術研發與商業應用同步”的創新范式轉變。

產業空間支撐方面,諸多舉措已經“在路上”。比如,建設產業、科研、生活緊密結合的產業發展空間,盤活老舊廠房、低效產業用地,圍繞產業需求搭建共享設施,預留未來技術升級、產能擴張或功能轉換所需的彈性空間,在高校科研機構集聚、產業鏈群集聚、人才集聚區域建設未來產業育新基地,加強產業空間與軌道線、交通網、文化帶等城市功能銜接。

鼓勵創新成果首購首試首用

無論是飛在天上的衛星、火箭,還是跑在地上的自動駕駛汽車、氫能大巴,都需要不斷加碼投入才能迭代升級。為此,新政提出,加強未來產業全周期投入。除了支持跨領域跨平臺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支持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若干措施》還專門明確,完善工程化成果轉化體系,建立覆蓋“原型設計—概念驗證—中試樣品”的梯度開發機制,鼓勵創新成果首購首試首用,對在全國范圍內首次試用的創新產品給予一定補貼。

據介紹,北京市將在中心城區及有關高校院所周邊重點布局一批服務前沿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標桿孵化器。政策還鼓勵科研崗位人員參與創業孵化,推行科研人員離崗創業期間保留編制、職稱評聘資格以及基本工資待遇的政策,允許5年內隨時返崗續聘原職級。

政府如何服務好各種創新力量,助企業快速成長?根據《若干措施》,北京將加速布局未來產業先導區,積極爭取和探索先行先試政策,市區共建未來產業育新基地,集中投入資源。特別是為了適應未來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要,本市也會探索利用專利預審等方式,加速高質量專利審查,探索推動細分領域專利池建設。(記者 曹政)

編輯:王進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