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2日消息(記者 龐婷)“您今天中午需要一份餐、一盒布洛芬和膏藥,是吧?我們安排工作人員到藥店幫您買藥,中午十一點半您到驛站來取就行!痹诒本┦写笈d區亦莊養老服務中心,“亦服務”平臺呼叫中心的接線員正在為轄區內的老人提供精準服務。
從政策咨詢到居家服務、緊急幫扶,大興區用一條熱線將轄區養老服務資源鏈接起來,2.08萬名老年人的“急難愁盼”,正被這樣細致地接住。
接線員正在記錄老人的需求(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養老照料中心煥新升級 將服務送上門
不久前,亦莊養老照料中心升級改造為亦莊鎮養老服務中心,成為大興區首批掛牌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之一。升級后,中心將醫養結合、生活照料、精神關懷融入日常,構建起托養、醫療、教育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除提供基本養老服務外,養老服務中心還開展文化活動、健康講座等豐富老人精神生活,并與周邊醫療機構合作實現醫養結合。
記者在該中心看到,與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養老院不同,升級改造后的亦莊鎮養老服務中心整合了老年食堂、醫療康復、精神慰藉、文化娛樂、托養及日間照料、社區嵌入、居家服務等多元化服務。
不只是住在這里的老人,周邊居家養老的老人也能享受同樣的服務。社區餐廳的廚師每周換菜譜,一葷一素加主食,原價13元的午餐老人掏10元就能吃好(剩下3元由政府補貼);12個助餐點、16輛助餐車像“移動食堂”,轱轆聲停在樓下,熱乎飯就送到了家門口!耙郧笆恰先苏曳⻊铡,現在是‘服務追著老人跑’。”該中心負責人羅晶笑著說,6家社區驛站像毛細血管,把托養、康復、文娛這些服務,悄悄送到19個社區的每個角落。
陳光英在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房間(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93歲的陳光英已經在這里住了近5年,說起變化,她眼中難掩笑意:“以前我一個人在家住,吃飯、看病都不太方便,生活也比較冷清。現在在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一見到我就喊‘陳奶奶’,既耐心又專業。這里還經常舉辦一些活動,生活豐富多了,熱鬧的氛圍我也很喜歡!标惞庥⒏嬖V記者,她選擇這家中心,一是離家近,另一方面是看重房間的設計,“地板是防滑的,洗澡還配備了適合老人用的凳子,不用擔心會摔倒!
一條熱線24小時響應 需求清單秒變服務清單
“您好,我想訂一份午飯!敝形缡稽c,家住龍景灣小區的繳世聰撥通熱線,電話那頭的“亦服務”指揮調度平臺接線員立刻記下:“繳世聰十一點半到驛站取午飯!
這通熱線藏著養老服務的“快節奏”。今年3月,亦莊鎮把原居民服務熱線67887890升級為養老服務專線,并交由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運營,熱線電話24小時不打烊。老人要買藥、想理發、急著修家電,打個電話,平臺就像“調度中樞”,立刻派單給最近的驛站,工作人員最快5到10分鐘就敲開老人家門。
老人可以在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直接就醫(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更貼心的是“回頭看”機制。服務結束后,平臺會打電話回訪,詢問“午飯合口味不?”“上門的師傅夠細心不?”平臺還會借助后臺大數據分析,動態掌握老年人的服務需求,生成養老服務統計調研報告,為確定養老服務方向和優化服務提供數據支撐。通過需求研判,推動養老服務從“被動響應”向“主動供給”轉變,滿足鎮域內老年人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亦莊鎮副鎮長王然介紹,3月至今,平臺接了2226個需求電話,提供了1399次上門服務,沒讓一個老人等太久。
老人在區域養老中心的社區餐廳打飯(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在大興區,這樣的溫暖正越擴越廣。2024年,5家養老服務中心升級后,輻射帶動27家養老服務驛站協同發展,惠及6.8萬老年人及7333名“老老人”。今年,大興區又有3家新建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初步通過市級驗收,預計將惠及4萬余老年人及3559名“老老人”,同時將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延伸至農村地區,提升農村地區養老服務水平。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