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0日消息(記者 阮修星)7月10日,記者從北京“兩區”建設五周年新聞發布會重點園區專場獲悉,5年來,重點園區積極承接政策先行先試,建設成果不斷涌現,落地一批全國性標桿項目和首創性創新項目,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為首都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阮修星 攝)

西城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崔智生介紹,北京市“兩區”建設啟動以來,西城區累計納入市“兩區”項目數945個,項目總金額7682.29億。其中,金融項目數208個,占比22.01%,項目總金額6209.63億元,占比80.83%。5年間,全國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瑞銀證券、全國首家“中資轉外資”保險集團華泰保險、北京市首家新設外資控股券商大和證券等相繼落地;高盛高華證券成為北京首批外商獨資券商;保德信保險資管公司獲批成為全國首家境外保險公司直接投資設立的保險資管公司;中化集團獲批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并完成全國首筆業務;北金所落地北京地區首單不良資產跨境轉讓項目;全國首個經濟金融領域國家級基層立法聯系點在金融街落地;支持中郵人壽保險獲批增資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友邦保險,項目交易引資金額達120.33億元,創我國保險業歷史新高。

“5年來,麗澤金融商務區入駐企業由572家增至1300余家,形成13座億元樓宇,稅收年均增速達兩位數。”豐臺區政府副區長高崇耀介紹,麗澤金融商務區基本形成“金融筑基、科技賦能”發展格局,成為豐臺區和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先后落地瑞眾人壽、中信證券資管等一批全國性標桿項目,集聚中國通信服務、中國廣電等科技龍頭。多項首創性創新項目集群落地,形成市場首筆掛鉤“碳減排指數”的互換交易、全國首筆“司庫+CIPS”電匯匯款業務等50多個創新案例和金融產品。

石景山區政府副區長胡浩介紹,作為石景山“兩區”建設的重點區域,首鋼園5年來堅持“開放引領、創新驅動、活力重塑”發展理念,成功引進外資企業48家,園區集聚企業941家,實現年產值突破730億元,累計舉辦服貿會等國際活動近千場,成為獨具特色的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有力推動昔日的工業銹帶蝶變為充滿活力的城市秀場,為區域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為首都高質量發展開辟新格局。

“去年無人機產業產值同比增長47.7%,營收同比增長50.2%。”延慶區委常委、副區長,中關村延慶園管委會主任蘇禮華介紹,中關村延慶園大力發展以無人機和無人機反制為主的低空技術產業,先后獲評北京市無人駕駛航空示范區、北京市低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先導區,集聚了超百家行業領軍企業,構建了涵蓋研發設計、整機制造、運營服務、反制技術等環節的全產業鏈條,園區企業航天時代飛鴻公司榮膺“獨角獸企業”稱號。依托八達嶺通航機場,擁有374平方公里、真高1098米的空域,免費向企業開放,設立北京市低空飛行服務中心,初步建成低空飛行管防一體化平臺,實現全方位實時監測與管控,可在保障首都低空安全的情況下發展低空產業,園區企業實現“推門就能飛”。

房山區副區長高武軍介紹,近年來,房山區積極構建綠色能源產業體系,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和技術創新,已形成以新型儲能、氫能為主導的綠色能源產業格局。在新型儲能領域,未來將在現有產業鏈布局的基礎上,按照以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為核心,形成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實現協同發展的儲能產業發展新格局。在氫能領域,大力發展氫能裝備制造、氫能儲運、氫能材料、氫能技術研發等產業,加快構建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打造成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氫能產業集群,助力北京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建設。

編輯:龐婷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