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7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近日,北京市朝陽區大郊亭地鐵站C口周邊非機動車逆行亂象得到根本性改善。通過“疏堵結合、科技賦能、共治共享”的創新治理模式,朝陽區城管委聯合市交通委、屬地街道及行業企業,歷時35天完成東四環西側輔路“綠色通道”改造工程,有效破解長期困擾居民出行的交通頑疾,為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提供了“朝陽經驗”。

治理后的非機動車道(央廣網發 朝陽區城管委供圖)

大郊亭地鐵站C口作為區域交通樞紐,長期面臨非機動車逆行難題。調查顯示,芳圓里商業綜合體及周邊小區至地鐵站的合規騎行距離為1.2公里,而逆行“捷徑”僅170米,便利性落差導致高峰期逆行車輛達500輛/小時,交通事故頻發,執法難度極大。

對此,朝陽區城管委在大郊亭臨時通道北段利用地鐵施工退線區域,硬化3.5米寬獨立非機動車道,配備照明、安全護欄及導行標識;南段整合綠化帶既有步道,拓寬為專用“綠色通道”,增設太陽能路燈12盞、智能監控2套,并新建非機動車停放區100平方米;部署視頻監控及流量檢測系統,接入“城市大腦”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騎行熱力分布,動態調整管理策略;聯合外賣平臺建立“騎手文明公約”,將合規騎行納入考核機制;召開居民議事會10余場,采納群眾建議20條,形成治理最大共識。治理后,芳圓里至地鐵站騎行距離縮短80%,高峰通行時間減少8分鐘,3月25日運行首日通行量超4000次,群眾滿意度提高,取得秩序與效率“雙提升”。

截至目前,200米“綠色通道”日均服務近4000人次、1300車次,以“繡花功夫”實現“人、車、路”和諧共融。朝陽區城管委依托接訴即辦工單庫,構建“監測—研判—解決—反饋”閉環機制,推動被動響應向主動治理轉型;變“罰單執法”為“暖心服務”,通過政企民協同、設施優化、規則引導,實現秩序與便利“雙贏”。

接下來,朝陽區城管委將持續推廣“共治共管”模式,以精細化、智能化手段破解城市治理難題,為首都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貢獻朝陽力量。

編輯:阮修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