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記者 阮修星)“曹雪芹寫《紅樓夢》我們都熟悉,可其中‘深藏著兩種記憶’是啥意思?《紅樓夢》明明寫在北京,為什么說它是乘著運河北上的呢?”6月12日,大運河國家5A級文化旅游景區內,最新一期的大運河文化講習所主題宣講活動在此舉行,專家團成員李遠達老師的提問,瞬間點燃了在場聽眾的求知熱情。

李遠達作主題宣講(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宣傳活動中,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講師、中國紅樓夢學會會員李遠達作為主講嘉賓,以大運河這條文化紐帶為脈絡,通過生動的講述和豐富的史料,層層剖析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時所融入的兩種記憶、運用的兩種筆法以及承載的兩個身份,為現場及線上觀眾講述《紅樓夢》與大運河之間深厚的文化淵源。

小觀眾認真聽講座(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大運河是一條承載著華夏經濟命脈的河,同時也是承載著華夏文脈的河。”在宣講中,李遠達分享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曹雪芹少年時期隨家族沿運河南下,見證了揚州、蘇州、杭州等運河重鎮的繁華,這些經歷如同一幅幅鮮活畫卷,成為《紅樓夢》中生活場景的藍本。而曹雪芹之所以能夠創作出不朽名著《紅樓夢》,得益于他身上內置的兩種記憶(江南文化和家族榮辱)、具備的兩般筆法(抒情文學傳統和家族記憶書寫)以及承載的兩種身份(帝國邊緣人和文學總結者),這些元素恰似細密的絲線,將《紅樓夢》與大運河編織成滲透中華文脈根底的血肉聯結。

觀眾積極與主講嘉賓互動(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我是第三次參加大運河文化講習所主題宣講活動了。每次看到活動預告我都第一時間報名,因為參加活動讓我對運河文化、家鄉文化、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熱愛。”市民張女士說,“今天的活動亦是如此,李遠達老師語言非常生動,把我完全吸引在宣講中,也讓我對《紅樓夢》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激發了我對大運河文化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探索欲,以后我一定要沿著大運河多走走,去讀一讀大運河孕育出的偉大文學作品,去感受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

觀眾積極與主講嘉賓互動(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觀眾積極與主講嘉賓互動(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我是一名繪畫愛好者,一直致力于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我的作品中。今天李遠達老師對《紅樓夢》與大運河文化的解讀,讓我看到了其中蘊含的藝術價值。”市民李先生表示,“大運河的壯麗景色、沿岸的建筑風格、人們的生活百態,都是絕佳的創作素材。而《紅樓夢》中那些細膩的人物描寫、精美的服飾道具,也為我提供了無限的創作靈感。我打算以‘《紅樓夢》與大運河’為題,創作一幅作品,將我今天的感受和體會融入其中。”

主題宣講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2024年,為全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北京城市副中心創新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沉浸式宣講陣地——大運河文化講習所,通過“主題活動+常態活動”“專家宣講+互動體驗”的“組合拳”,讓2757.6萬余人次市民感受到大運河的獨特魅力。

主題宣講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今年,大運河文化講習所全面升級,創新推出“文化思想宣講+民間故事盲盒”“主題講座+互動體驗”活動模式,“月主題活動+周常態活動”全年不間斷開展,串聯通州古城、路縣故城、張家灣古鎮、漷縣古鎮、永樂店古城的歷史肌理。市民群眾可通過“文明通州”公眾號、“大運河文化講習所活動微信群”及大運河國家5A級文化旅游景區內的電子屏、展板獲取每場活動預告、參與活動。

掃碼關注“文明通州”公眾號

掃碼加入“大運河文化講習所活動微信群”

編輯:朱冠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