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8日消息(記者 朱冠安)8月27日,記者從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區”建設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5年來,北京經開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產業開放為路徑、以國際合作為紐帶,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成為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根據最新數據,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產業片區(也稱“亦莊組團”)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市自貿區總量的43.8%,成為外資在京投資的“首選地”。同時,在數據跨境、生物醫藥、自動駕駛、金融創新、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多個領域實現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突破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案例,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制度創新破局:多領域實現“從0到1”突破

北京經開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全介紹,5年來,北京經開區以制度型開放為導向,在數據跨境、生物醫藥、自動駕駛等重點領域攻堅突破,破解一批行業共性難題。

數據跨境流動領域,北京經開區率先推出全國首個區級數據出境負面清單實施意見,破解企業數據跨境合規難題。助力拜耳成為全國首個核心業務場景數據出境完整通過評估的外資醫藥企業,申報周期從數月縮短至5個工作日;推動阿斯利康落地全國首家去中心化臨床試驗場景數據出境案例。同時,設立北京數據跨境服務中心經開區服務站,提供一站式合規服務,并牽頭編制汽車領域負面清單。

生物醫藥開放領域,北京經開區持續領跑全國。支持區內外資企業獲批全國首個干細胞及基因診斷技術研發經營資質,累計落地相關企業12家,數量占比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實現《北京市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試點方案》場景落地,推動北京昭衍新藥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康龍化成(北京)新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白名單企業。

自動駕駛政策探索方面,設立全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率先發布《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數據分類分級白皮書2.0》《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數據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形成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重要數據目錄,為行業數據安全管理樹立標桿。

此外,圍繞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設,在數據要素領域,建設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數據訓練基地,匯聚30余個大模型高質量數據集,并落地全國首例人工智能監管沙盒試點。商業航天領域,推動中科宇航成為全國首個商業航天共保體服務項目,力箭一號遙七運載火箭在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成功發射,開辟民商航天新模式。

改革成效顯著:16項案例賦能全國全市發展

李全透露,5年來,北京經開區以系統性改革為抓手,形成16項在全國、全市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案例,近兩年再添13項區級優秀案例,涵蓋智能網聯汽車、工業固廢管理、政務服務、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在生物醫藥全鏈條服務方面,北京經開區率先搭建“概念驗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打樣中心—中試基地”全環節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全周期服務。在工業固廢管理方面,創新推出“一規一網一單一鍵一表”的數字化管理模式,實現固廢全生命周期精準管控。在土地要素配置方面,首創“先租后讓+彈性出讓+代建標準廠房+城市更新”五級供地體系。

北京經開區還建成首個區級首席數據官制度,采用“首席數據官+數據專員+部門聯系人”的三級閉環工作機制,圍繞“數據決策—治理管控—業務支撐”三個維度協同發力,打通跨部門數據匯聚共享、項目統籌規劃溝通渠道,推動數據治理體系現代化;實施“一器一策”審批創新,頒發全國首張餐飲機器人食品經營許可證和全市首張全品類飲品機器人食品經營許可證。

產業升級提效:開放型經濟格局持續優化

依托“六區合一”(國家經開區、自貿區、綜保區等多重政策疊加)優勢,北京經開區5年來持續推動產業升級,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質量。

記者了解到,作為全國首個以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為主題的綜合保稅區,亦莊綜保區已于8月18日順利完成封關預驗收,標志著其向正式封關運營邁出關鍵一步,未來將成為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該綜保區以先進制造業為底色,以先進制造業與高端服務業融合發展為基礎,以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為特色,重點打造“4+N”(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機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導產業及其所配套的N個服務貿易產業)保稅產業生態。

“2024年,亦莊組團完成實際利用外資12.64億美元,占全市自貿區比重43.8%,位居7個組團首位,成為北京市外資增長的重要極點。”李全說,在自貿區建設中,北京經開區推出支持外資企業發展的“2(政策+措施)+X(扶持事項清單)”政策體系,聚焦跨國公司總部、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領域外資,支持存量外資企業再投資。作為首都唯一的國家級經開區,北京經開區連續8年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排名前列,2024年綜合排名躍升至第三,實際使用外資進入全國前十名。

目前,北京經開區內外貿企業超50%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數字科技平臺落地亦莊組團;百泰生物成為中國與古巴在生物醫藥領域規模最大的合作項目;中冶京誠成功承接印度、越南鋼鐵冶金項目,推動“中國智造”走向國際市場。此外,北京經開區通過授牌國際產業園區、開展“我為外企找市場、覓伙伴、找資源”等服務活動,持續優化“2+X”外資政策包與服務包,以“極簡審批”“極優服務”打造“外資首選地”品牌。

要素保障筑基:全鏈條支撐國際競爭力

李全表示,“兩區”建設5年來,北京經開區通過系統性政策創新與資源整合,已構建起覆蓋空間、資本、人才、技術、服務等多領域的全要素保障體系。

在空間保障方面,北京經開區建立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新路徑,通過多種方式盤活低效存量用地,在全市首次開啟工業用地履約監管模式,并出臺工業用地項目城市更新實施細則,實現工業用地“拿地—建設—運營—更新”閉環管理。

在資本保障方面,北京經開區設立百億級政府引導基金,聚焦四大主導產業、六大未來產業,重點支持產業鏈提升、強鏈補鏈、自主創新等項目,以風投思維培育創新創業,服務國家及北京市重大發展戰略。

在人才保障方面,北京經開區圍繞高精尖產業需求,發布“人才十條”2.0+政策,每年設立10億元人才資金,建立“雁陣式”人才發展格局。通過建設國際人才社區、引入優質學校等舉措,解決人才后顧之憂,實現“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

在技術創新方面,北京經開區加快前沿技術布局,建設全國首個商業航天共性科研生產基地“北京火箭街區”,集聚商業航天企業160余家,商業火箭企業聚集度達全國75%;落地國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掛牌全市唯一類人機器人未來產業育新基地;支持SMC建立海外最大研發創新中心,打造全市首個機器人國評中心北京測評中心,為產業創新提供技術支撐。

在服務保障方面,北京經開區建成“一刻鐘政務服務圈”,7大類別、177個事項實現“馬上辦、就近辦、自助辦”;完善企業服務三級體系,設立11個亦企服務港,累計走訪企業4299家,解決企業訴求1666個,以高效服務助力企業發展。

展望未來,李全表示,北京經開區將以更大魄力推進制度創新、更實舉措深化產業開放、更高標準優化營商環境,在高水平對外開放、高標準制度創新中走在前列,持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和全國改革開放大局貢獻“亦莊力量”。

編輯:王進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