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8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請各位看我手里的材料包,今天咱們要制作的是養生艾草錘。這里面有一塊純棉粗布,還有一些粗麻線,下面大家跟著我的步驟一起來做。”在北京市密云區太師莊中學集中安置點,區圖書館工作人員王貞貞正在耐心教授村民進行手工制作。

石城鎮中心小學安置點組織群眾練習“八段錦”(央廣網發 密云區委宣傳部供圖)

7月底,處于主汛期的密云接到預警后,迅速組織村民進行轉移。太師莊中學、大城子學校、石城鎮中心小學等作為集中安置點啟用。隨著一次次降雨,不少村莊的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受到不同程度損毀,暫時不具備生活條件,有些安置點的群眾已經住了十余天。

為了讓在安置點的村民生活更加便利、心情更加踏實,密云區針對生活環境、活動場所、文體活動進行提升,除了用餐用水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定期消殺等“固定動作”,還按照百姓“點單”提供撲克象棋、手工制作、體育健身、觀看電影等文體服務,幫助他們“心靈減壓”。

石城鎮中心小學安置點由密云區體育局定點支援防汛救災工作,在搬運物資、照顧群眾之余,他們發揮工作優勢,帶領群眾練習“八段錦”,通過“調身、調息、調心”三調合一的鍛煉方式,幫助安置點的老年人改善健康狀態。“安置點居住的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結合他們的生理特征,我們選擇了中國傳統的八段錦帶領大家練習,小幅度拉伸肢體,引導氣血在體內順暢流通,有助于緩解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起到調節情志的作用。”密云區體育局工作人員介紹,從最初的三五個人,到后來的幾十個人,“早鍛煉”幾乎成了大爺大媽們最愛的“必修課”。

在另外一個安置點太師莊中學,每到中午時分就飄起陣陣飯香。來自“浩天救援隊”的20多名志愿者為這里居住的300多名村民支起“大鍋灶”,每天采買新鮮蔬菜,提供800人次的餐食。“他們知道我們牙口不好,總是把飯蒸得軟乎一些,而且每頓都有菜有肉,比我在家里吃得還好。”村民王大媽說。

午飯過后,大家會等待一小時,在餐廳里看看電影、聊聊天,等待宿舍里消殺的氣味散去。每天一次的固定消殺,讓他們住得更加踏實放心。

有一些村民比較“貪伴兒”,在收拾干凈的餐廳打打牌、說說話。當聽到“這邊可以做艾草錘”的呼喚,他們也趕快加入隊伍。隨著花布包起、麻繩纏緊,五顏六色的艾草錘便制作好了。王貞貞介紹,“制作完成的艾草錘都交給嬸子阿姨們帶走,他們平時可以敲敲經絡。我們還有傳統插花、彩繪、拓印等形式的手工活動陸續送到安置點,幫大家動動手、解解壓。”

電影公益放映(央廣網發 密云區委宣傳部供圖)

隨著暮色降臨,大城子安置點的300多名群眾已經對電影公益放映翹首以盼,兒時的“露天電影”讓他們重新感受往昔的美好時光。充滿煙火氣的溫馨畫面,悄悄把被雨水沖散的日子,重新縫補得有了溫度,也讓安置點內不光有遮風擋雨的屋檐,更有把大家的心攏在一塊兒的溫暖。

截至8月7日,密云區共設131個安置點,轉移19個鎮193個村14614人,其中集中安置5031人。各集中安置點統一成立臨時黨支部,規范各類制度,開展文體活動,為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他們住得安全又暖心。

編輯:阮修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