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0日消息(記者孫葉 劉軍 王逸群)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2014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安徽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銳意進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上邁出更大步伐。如今,以“三嚴三實”為指引,安徽正以昂揚的斗志全面深化改革,經濟社會事業取得顯著成就。2019-2-20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路網建設如何加快推進?如何將都市科技工業園打造成新興產業基地?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農歷新年上班第一天,合肥市瑤海區把推進東部新中心建設的干部大會擺到了五大項目的現場。
瑤海區委書記黃衛東:我們只有只爭朝夕,直擊痛點,把開局當作決戰,從起步開始沖刺,用開局來檢驗廣大黨員干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實際成效,為全區全年的發展開一個好頭。
2014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習近平: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謀事要實,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創業要實,就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做人要實,就是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
聆聽在先、學習在先、貫徹在先。合肥大力推進以瑤海為核心的東部新中心建設,構筑長三角一體化新局面。瑤海區依托瑤海被列入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區的契機,加快產業轉型。
合肥東部新中心瑤海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楊傳海:能夠參與到工業遺產保護與開發的事業,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挑戰,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我會從嚴著眼,從實著手,把這里當作考驗人生的舞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徽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銳意進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上邁出更大步伐。
“墨子”飛天,“魂芯”面世,科大訊飛語音合成系統達到真人說話水平——近年來,安徽省堅持深化科技改革創新,在重點行業和龍頭企業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如今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40%,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5403家。
安徽省科技廳副廳長羅平: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安徽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一批產業年產值超千億元,成為安徽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創新已成為安徽最為靚麗的特色名片,也是安徽發展的最大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在安徽代表團參加審議時他指出,要積極深化農村改革,把握正確方向,尊重農民意愿,堅持試點先行,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確保農村改革健康順利進行。
習近平:要一如既往把“三農”工作抓好,“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于向改革要活力。希望安徽順應農業和農村發展新形勢、新要求,把農村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點,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勇于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加速構建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增創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優勢。
超百萬戶農村廁所完成改造、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過半、817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建成——農村人居環境變好了,“臟亂差”逐漸成為過去時。
培訓新型職業農民4.7萬人、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與“三變”改革——農民錢包越來越鼓了,農村閑置資源盤活了。
當前,安徽正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為重點,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培育壯大新動能,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經管處處長李柏霖:進一步穩定土地承包關系,進一步優化土地資源的配置,加大農民土地權益的保護,深化土地制度的供給,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動力和制度保障。
真抓實干有底氣,銳意改革有信心。2018年,安徽全省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大關、增長8.02%,增速在全國保持前列,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7%、達到13996元,72.6萬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目標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