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7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5月17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全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數量連續15天下降,黑龍江省現有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國家衛生健康委介紹常態化疫情防控和促進職業健康工作情況。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防控措施落實情況較好,沒有發現企業因復工復產帶來疫情反彈或者擴散事件發生。

  國家衛生健康委表示,吉林舒蘭發生的局部疫情提示防控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例如,個別地區存在麻痹松懈的思想,部分群眾防護的意識有所放松。承擔入境人員轉運工作和集中隔離點管理工作的人員,防護意識、防護能力還需要提高。聚集性疫情提示我們核酸檢測范圍需要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對重點人群做到“應檢盡檢”。

  那么對于復工復產后,人員密集的制造業企業如何做好防控,學校復學怎樣保證學生安全,員工出差要注意哪些防控措施?

  截至5月16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86例。當日新增確診病例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例,分別為天津、廣東各1例;吉林本土病例3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分別為內蒙古、上海各1例。5月16日0時—24時,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2例,其中境外輸入1例;當日無轉為確診病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癥狀感染者515例,其中境外輸入30例。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5月16日,全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數量連續15天下降,黑龍江省現有病例全部治愈出院。近3日,本土新增確診病例9例,均來自已隔離觀察的密切接觸者。要實施更加精準、管用的措施,加快排查、隔離、收治工作,堅決遏制疫情反彈、擴散。”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針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落實情況開展了專項檢查。主要內容是企業落實員工健康監測、工作場所以及個人防護等各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重點檢查高風險和中風險地區、外來人員較多和存在人員密集作業場所的企業。

  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健康司副司長謝楊表示,絕大多數企業防控措施落實情況較好,未發現企業因復工復產帶來疫情反彈或者擴散事件發生。謝楊說:“各地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過程中,采取了很多靈活有效的措施和辦法。比如建立衛生防疫指導員制度,為企業做好健康指導服務;向企業派駐聯絡員、監督員,點對點壓實防控責任;實行網格化管理,加強對企業員工行為的引導,降低聚集性疫情發生的風險等。對于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做法,我們將認真總結和推廣運用。”

  據了解,我國制造業從業人員數量最多,達一億零四百七十一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衛生中心主任樊晶光表示,針對這些企業員工,要做好定期消毒工作,保持工作環境整潔衛生。包括工作場所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特別是對操作的按鈕、把手等人員接觸頻率高的物體,還有部件表面要定時消毒。對會議室、食堂,還有文體活動室等公共區域以及有關的物品,也要由專人負責定期消毒和衛生清潔。

  樊晶光說:“加強工作場所的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在工藝許可的情況下,首先應該選擇自然通風,如果自然通風滿足不了,要輔以機械通風。采用機械通風的廠房,要確保新風入口設置在清潔的區域,新風量應該滿足相關標準和規范要求。使用中央空調的企業,做好空調系統的清洗,空調回風口過濾網的消毒,全新風模式時關閉回風系統。”

  近期,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都在陸續開學復課。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表示,醫療衛生機構和教育部門尤其是學校加強溝通協調,要形成“點對點”的協作機制,指導學校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學校應急處置預案和一系列的防控工作制度,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能夠落實到位。王斌說:“學校要對老師和學生開展健康監測,做好人員管控。尤其是對于班級做好晨午檢制度,就是每天上午、下午做好學生的缺課登記,要對學生做一些癥狀檢查。要控制聚集性活動和校內人員的密度,孩子們之間要保持一個安全的防護距離。做好學校的應急處置,加強對學校的督導檢查。師生一旦出現可疑癥狀,一方面要向學校及時報告,另一方面要及時通報衛生部門,及時進行居家醫生觀察或者就醫,進行進一步的醫學排查,一旦發現疑似病例,學校應該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防控措施。”

  隨著疫情趨緩,不少單位員工都有出差的訴求,在出差時應該注意些什么?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回應,出差前要做好準備,攜帶必備的口罩、手消毒劑等物品,以備路途中使用。查詢目的地是否近期有病例或疫情發生,如果是高風險地區,建議暫緩出差。馮錄召說:“盡量減少在交通工具上用餐的次數,妥善保存票據,以備查詢。應該選擇一些條件比較好的賓館,入住后要注意通風換氣。我們建議采取分餐制,如果需要聚餐的話,也要盡量減少聚餐的人數,縮短聚餐的時間,可以優先選擇戶外用餐,在室內用餐的時候要注意通風,倡導公筷、公勺這些良好的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