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福州8月13日消息(記者龔雯)8月1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一場),介紹福建省“十四五”規劃的實施成效。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忠在答央廣網記者問時表示,“將繼續堅守‘人民至上’的價值坐標,推動民生保障從‘保基本’向‘高品質’躍升。”
央廣網記者提問(央廣網發 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供圖)
央廣網記者:
“十四五”期間,人口結構轉型帶來新挑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凸顯。請問,在順應人口變化趨勢和滿足民生新期待方面,福建省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忠(央廣網發 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供圖)
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忠:
“十四五”以來,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促進共同富裕作為根本目標,以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著力破解人口結構轉型帶來的新課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熱切期盼,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一是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公共服務“隨人走、優布局”。我們深刻認識到,人口流動是趨勢,服務均等是方向。為此,我們堅持“公共服務跟著人口走”的理念,大力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著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優質資源向基層延伸、向鄉村覆蓋。支持每個縣至少辦好一所優質高中、一所達標醫院,筑牢縣域公共服務根基。深化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緊密型城鄉教育共同體基本覆蓋所有鄉村學校。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98%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標。建立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醫保服務網絡,基本實現醫保服務“村村通”或“就近通”,打通醫保惠民“最后一公里”。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5G網絡覆蓋所有鄉鎮和九成以上行政村,“千兆網絡到戶”在鄉鎮以上區域實現全覆蓋,借助信息化“云梯”,將更多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送到鄉村、送到基層群眾身邊。
二是提升服務品質,擴容優質供給“上好學、看好病”。我們深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我們聚焦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化、多樣化需求,持續擴大高品質公共服務供給。讓更多孩子“上好學”,“十四五”以來新增各級示范性幼兒園703所,8個縣(市、區)被教育部認定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90%學生在達標高中就讀。實施職業教育“雙高”計劃,推動中職、高職、本科一體化貫通培養改革試點。黎明職業大學升格為職業本科,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獲批招生,福建工程學院更名為福建理工大學,第二輪國家“雙一流”入圍建設學科7個、比上一輪增加1個。穩步推進普通高中和本科學位擴容,助力更多學子“上好大學”。
8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以及13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地建設,實現地市全覆蓋,讓“大病不出省”成為現實。僅復旦華山醫院福建醫院開診四年來,就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13項,其中120項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越來越多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便利享受到“國家隊”水平的高精尖醫療服務,極大提升了健康獲得感和安全感。
三是筑牢民生底線,織密保障網絡“保基本、兜住底”。我們堅持底線思維、普惠共享,不斷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都不掉隊。先后印發實施《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和2023年版,免費向全體居民提供84項基本公共服務,明確政府保障邊界,提升服務標準化水平。城鄉居民省定基礎養老金標準從2020年的每人每月130元提高至2024年的170元,年均增長6.8%。2024年福建省城鄉低保年平均標準達10112元,特困供養年平均標準達25380元,比2020年分別增長22.4%、18.2%。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位居全國第十位、第五位,有力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兜住了民生保障的“網底”。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守“人民至上”的價值坐標,推動民生保障從“保基本”向“高品質”躍升。同時,始終把困難群眾的冷暖放在心頭,讓每一項政策都帶著溫度,讓每一份投入都惠及百姓。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