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晨熙
學前教育階段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時期,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對提高兒童的認知、語言、社會情感與行為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廣大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重視與期望程度日益提高。
近期,一個有關學前教育的好消息令家長們欣喜不已,那就是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有關舉措。這意味著,我國免費學前教育時代即將來臨。
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教育界人士表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促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是貫徹落實學前教育法的必然舉措,將顯著增強民眾對學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圍繞如何穩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專家和全國人大代表各抒己見,助力免費學前教育這一惠民舉措有效落實。
免費學前教育意義重大
據統計,2024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33萬所,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583.99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2%。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將惠及千萬家庭。
一段時間以來,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相關內容已被多次提及——2025年1月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要求,“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學前教育法第六十三條明確規定,“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戶、事關長遠發展的重要惠民舉措,要指導各地盡快細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
“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奠基工程,學前教育不僅關乎千萬家庭福祉,更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抓手。”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了推進免費學前教育的建議。在他看來,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不僅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進一步縮小地區、城鄉教育差距,還有利于推動生育率進一步提升。
庹慶明在調研中發現,當前學前教育整體上還存在地區、城鄉差異大等問題,部分經濟困難家庭的學前兒童及發育遲緩、殘疾等特殊學前兒童群體尚未接受學前教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可以讓更多學前兒童享受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進一步縮小地區、城鄉差距,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
庹慶明指出,實施免費學前教育可降低家庭教育成本,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有效改變年輕人“不想生”“不敢生”的觀念,提高他們的生育意愿,助力生育率提高,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鑒于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機構數量眾多、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能進一步規范學前教育體系建設,提升學前教育質量,推動學前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庹慶明說。
統籌多方因素穩妥推進
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考慮到這項涉及千家萬戶、事關長遠發展的惠民舉措覆蓋的人群體量龐大,多位教育界人士均表示,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穩妥推進,才能更好地推動免費學前教育逐步落地落實。
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統籌考慮學齡人口變化、財力狀況等因素,堅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則,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投入機制。
毫無疑問,“免費”做的是百姓負擔的“減法”,同樣也是國家和政府責任的“加法”。
學前教育法明確規定,學前教育財政補助經費按照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原則,分別列入中央和地方各級預算。在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洪秀敏看來,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在人口結構、財力狀況、學前教育資源投入和發展基礎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各地在細化免費學前教育政策的推行方案時,需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綜合考慮現實條件與迫切需求等關鍵因素,因地制宜做好此過程中所需的資金保障。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財政研究所所長王建指出,要根據國家和各地經濟發展水平、教育財政支撐能力和教育發展狀況等多個層面進行科學合理設計。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實質是向地方明確了增加學前教育經費的要求,這對保障學前教育穩定運行至關重要。”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當前個別地方對學前教育發展仍不夠重視,隨著學前教育法的施行以及免費學前教育的逐步推行,各地須依據法律和各地實際,細化政府責任,將學前教育視為“必擔之責”,制定切實可行的推行方案。
專家代表建言如何推行
學前教育是兒童發展的關鍵起點,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石。
王建認為,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需要國家和社會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予以保障。因此,多數國家和地區普遍采取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的策略,這種分步推進的方式值得我國借鑒。其具體路徑可以考慮從學前一年免費優先、免除保教費項目優先、困難群體優先、特殊地區優先等層面,逐步擴大受益對象范圍。
對于如何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庹慶明有自己的思考。他認為,免費學前教育的制度建設可以分為三步走:一是2025年至2027年試點階段,在部分發達地區試點實行3年全免費,中部省份在優先保障殘疾等特殊學前兒童學前教育免費的基礎上試點實施一年或兩年學前教育免費;二是2028年至2030年推廣階段,建立學前教育經費中央與地方分檔分擔機制,將免費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清單;三是2031年至2035年完善階段,實現3歲至6歲兒童免費學前教育全覆蓋。
“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意味著并非全國‘一刀切’,而是讓有條件的地方先行探索。”儲朝暉指出,經濟較發達地區更有能力加大財政補貼,推行免費學前教育。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家庭在教育成本和優質之間往往更加注重優質,因此各地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特別是要注意不能因免費而降低學前教育質量,一定要嚴格堅守質量底線,確保免費不降質。
儲朝暉提出,免費學前教育一定是公辦園與民辦園都要推行,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教育不公平等問題,保障各地學前教育形成良性發展態勢。
為推動免費政策與教育質量協同提升,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幼兒園教師待遇,提升辦園質量水平。要加強動態監測評估,科學核算辦園成本,統籌好公辦、民辦幼兒園補助政策,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等群體政策銜接和兜底保障。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