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一場祖孫齊上陣割谷摘菜的公益活動在人和園舉行,祖孫兩代一起割水稻、采摘蔬菜,老人重溫年輕時的農耕生活,少年則體驗傳統農作的不易。據悉,這是白云區銀齡科普學堂7月的活動之一。該學堂以人和園為實施載體,整合多方資源,創新性探索出一條貼合老年人需求、富有成效的科普服務新路徑,為老年群體的幸福生活注入活力。

當天天氣炎熱,但是參加活動的老少雙方都熱情高漲。年逾六旬的周阿姨對于參加這次活動,感到很興奮。“很輕松,一點都不覺得熱。”周阿姨說,能和孩子們一起參加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參加活動的吳叔來自景泰街,他說退休后在家里的陽臺經營著一方小花園,“雖然也能自娛自樂,但是太小了,來人和園這里不僅可以體驗農耕活動,還有各種主題活動,可以認識志趣相投的朋友。”

白云區銀齡科普學堂以人和園為載體,組織長者割谷摘菜

此次活動是白云區銀齡科普學堂7月的活動之一。據了解,白云區銀齡科普學堂是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白云區科學技術協會承辦并聯合多方資源機構精心打造的公益項目,通過銀齡“四小園”的物理空間與志愿者服務機制的雙重創新,實現“讓老年人被服務→去服務→引領服務”的跨越。

人和園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活動是白云區銀齡科普學堂銀齡“四小園”與志愿者服務隊成立后的首次實踐活動,標志著人和園“科技農業科普+康養+公益”的銀齡服務新模式正式落地。

銀齡“四小園”是白云區銀齡科普學堂推出的特色內容之一

據了解,銀齡“四小園”(即一個菜園、一個果園、一個花園、一個公園)是白云區銀齡科普學堂推出的特色內容之一,旨在為老年人打造沉浸式、體驗式的科普新場景。在菜園中,老年人可以親身參與農作物種植,學習科學種植技術、了解健康飲食理念;在果園里,可以在體驗采摘樂趣的同時,學習果樹栽培、病蟲害防治等知識;花園則是老年人培育花卉、開展園藝療法的天地;在公園里,則定期組織各類戶外科普活動,促進老年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

同時,為了讓老年人發揮余熱,白云區銀齡科普學堂還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該服務隊由多名退休醫護、教師等各行各業人士組成,讓老年人實現角色轉型,從服務對象變為農業科普宣講員;開展“授之以漁”計劃,向社區長者教授生態種植技能;將老人們培育的農產品制成愛心包,定向捐贈給獨居老人,形成公益閉環。

據悉,白云區銀齡科普學堂活動的范圍也不僅僅局限于銀齡“四小園”。今年上半年,該學堂聯合白云區護理學會、醫學學會,在人和園成功開展銀齡科普講師團培訓活動;同時,聯動各方資源開展系列義診與科普活動。接下來,該學堂將繼續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創新服務模式,全方位聚焦老年人的需求,拓展科普服務的深度與廣度,不斷完善服務內容和形式,將其打造成廣州銀齡科普服務的閃亮名片。(來源:白云融媒)

編輯:鄭少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