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花都區分局(以下簡稱“花都規資分局”)運用無人機完成了對花都區重點林區的一次全方位測繪與巡查工作,成果顯著。近年來,花都規資分局積極探索無人機等技術在林業管理中的應用,通過精細化、智能化手段激活生態建設新動能,無人機精準獲取林區的詳細數據,高效排查出潛在隱患,為后續林業管理與生態保護提供了關鍵依據,讓傳統林業插上智慧翅膀,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

數字之眼:三維掃描勾勒森林“立體畫像”

在綠美花都生態建設的前期規劃中,無人機正成為精準測繪的“利器”。搭載先進成像技術和GPS功能的測繪無人機,結合大疆制圖技術繪制林業資源信息一張圖,助力工作人員實時掌握森林林相動態,為綠美規劃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綠美無人機正在進行工作

空中駝隊:懸崖峭壁上的“物資速遞員”

山地造林曾長期受困于運輸難題:山路陡峭狹窄,車輛難達;人力搬運效率低、成本高,遇雨天更添安全隱患。如今,無人機“空中運輸隊”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單架次50公斤的運力,讓苗木、化肥輕松跨越溝壑;一次往返僅需幾分鐘,運輸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18倍。無人機的加入,不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安全風險,更最大限度減少了運輸過程對生態環境的干擾,完美詮釋了綠色發展理念。

無人機運輸苗木

空中監理:厘米級精度守護工程質量

從施工到驗收,無人機全程扮演“質量監督員”角色。通過航拍影像生成施工前后的建模圖,與設計圖紙比對,工程偏差檢測精度可達5厘米;利用360度球形、超清矩陣等拍攝方式,實現對施工范圍和質量的全方位監管。

同時,水印相機記錄的每一張照片都標注著時間、地點、作業內容及工人軌跡,這些數據匯總成完整的驗收報告,確保綠美建設成效可追溯、可檢驗,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考驗。

施工前后對比

光譜監測:“蟲蟲克星”精準狙擊病蟲害

多光譜無人機正成為森林健康的“聽診器”。通過多光譜無人機捕獲目標物體在多個窄波段的反射率,生成光譜數據立方體,分析葉片反射的156種光譜特性遙感監測發現并處理森林中的病蟲害,這種遙感監測技術不僅提升了病蟲害處理的效率,更實現了“早發現、早干預”,為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筑牢防線。

無人機識別到疫木

智能哨兵:7天24小時不打烊的“森林衛士”

在花都九灣潭林場管理區,大疆無人機機場的部署讓巡林工作邁入“無人化”時代。具備IP55防護等級的大疆無人機機場可抵御復雜天氣,設置了多條常態化巡查航線,每天進行多次作業。

依托大疆司空云平臺,無人機可定時定點自動巡檢,實時回傳監測視頻;配備的可見光與熱成像雙光相機,白天能識別防火隱患和病蟲害,夜間借助紅外熱成像技術清晰識別人員活動,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目前,該林場通過大疆無人機機場已實現7x24小時無人值守、自主巡查,有效擴大了巡查范圍,構建了一張全方位、無死角且實時監控、快速響應的森林防護網,有效預防和遏制森林火災的發生,守護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空中消防員:應急救援的“急先鋒”

面對火情、越界等突發狀況,指揮中心可通過無人機自動機庫迅速調度就近設備趕赴現場。借助紅外雙光云臺相機回傳的實時畫面,指揮人員能全面掌握現場情況,為決策提供“上帝視角”;無人機搭載的投擲器還可精準投送急救包、滅火彈等物資,為應急救援提供關鍵支持。

無人機運輸滅火物資(演習)

從數字測繪到智能巡護,從物資運輸到應急救援,花都規資分局利用科技創新為花都區林業發展注入新質生產力。當無人機的航跡與林火視頻監控、云巡護、林業數據信息化等技術交織,不僅繪就了綠美花都的生態畫卷,更架起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彩虹橋”,持續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花都答卷。(來源: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花都區分局)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