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露,廣州白云站的“書香驛站”里,旅客輕撫書頁,靜享閱讀時光;廣州南站站臺上,G3786次“書香列車”正緩緩啟程,車廂里彌漫著淡淡墨香。這些畫面,來自2025年南國書香節“書香鐵路·我喜愛的好書”活動,也是國鐵廣州局持續推進“書香廣鐵”建設、積極響應國家書香社會建設戰略的真實縮影。當鐵路與嶺南文化溫暖相擁,一段以鋼軌為載體的書香故事,正悄然在萬里鐵道線上延展,成為推動全民閱讀、涵養社會文明的一股生動力量。
以共建共享為筆,站車之間繪出閱讀新景。國鐵廣州局秉持“鐵路+文化”理念,將閱讀空間融入人流如織的車站,正是貫徹國家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書香社會建設的具體實踐。廣州白云站內,170平方米的“花城書房”清雅亮相,5000余冊圖書、自助借閱設備與嶺南建筑風格相得益彰;管內廣州南、深圳北等十余個重點車站也陸續建成“書香驛站”,讓候車時光成為一場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數字化服務同樣不缺席——“廣鐵悅讀”數字平臺覆蓋多趟高鐵,1.8萬冊電子書“一掃可讀”,已惠及旅客超百萬人次。更值得一提的是“路地共建”模式:與廣州市圖書館合作,實現圖書通借通還;攜手騰訊打造“微信讀書”公益空間,讓“指尖閱讀”隨列車一路延伸。這些舉措不僅拓展了公共閱讀的物理與數字半徑,更體現了鐵路系統在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中的主動作為。
以文化浸潤為基,鐵路服務更添溫情與深度。“書香廣鐵”的真正魅力,在于讓閱讀化作潤澤人心的清泉,呼應了“書香社會”建設中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深層目標。深圳北站“迎春花”服務隊就是一個動人例子:隊員們研讀《像紳士淑女一樣服務》《服務的藝術》,將書中知識轉化為一次次溫暖實踐——幫旅客找回走散的孩子,為視障人士貼心引路。五年來,這支“讀書型”團隊已服務重點旅客超過20萬人次,并榮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集體”。
而閱讀,更承載著精神與情感的傳遞。在廣州白云站的推介現場,職工原創詩朗誦《山河無恙,鋼鐵托舉中國脊梁》蕩氣回腸;康震教授借《蘇東坡12講》,娓娓道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人生。閱讀,在此超越了知識本身,成為職業信念與城市溫度的生動表達,也在細微處夯實著“書香社會”的人文根基。
扎根灣區文脈,書寫融合發展的鐵路篇章。國鐵廣州局的種種嘗試,始終緊扣嶺南底蘊與時代脈搏,更與國家“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號召同頻共振。《珠江潮》《粵食記》等富有廣府風味的圖書登上“鐵路悅讀好書榜”,列車與驛站化作移動的文化櫥窗;非遺主題曲《粵韻飛揚》經創新改編,粵劇唱腔與現代旋律在高鐵站中交織回響。
當“書香列車”穿行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當“花城書房”的滿洲窗映出讀者專注的身影,一段流動的文化長廊已悄然形成。這既是對“人文灣區”建設的積極響應,也更凸顯了交通背后的文化擔當——以鐵路為紐帶,傳揚嶺南開放包容的精神;以書香為媒介,讓“敢為人先”的灣區氣質陪伴每一段旅途。鐵路系統正在成為傳播先進文化、推進區域文化融合的重要力量,為“書香社會”建設注入澎湃的動能。
車輪滾滾,書香致遠。國鐵廣州局以鋼軌為紙、以服務為墨,正在萬里鐵道線上寫下“鐵肩擔文脈”的新時代故事。當跨越山河的鐵路與滋潤心靈的書籍相遇,當圖書館“搬”進車站車廂,當翻書聲與行車聲悄然合拍,文化的種子便真正扎根于人間煙火里。這不僅是一種服務創新,更是“人民鐵路為人民”初心的溫暖詮釋,也是鐵路行業服務國家戰略、助推書香社會建設的生動見證。在建設文化強國、書香中國的道路上,這樣的探索和實踐,正讓精神文明的芬芳隨鐵軌綿延,走入千家萬戶。(黎磊)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