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5月6日消息(記者張順鵬)“根本逛不夠,我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屆廣交會了!”“雖然春交會已經結束,但秋交會上我們還會再相見!”

5月5日,廣交會展館內外,來自全球各地的采購商們拎著大包小包滿載而歸,在與新朋舊友的道別與約定中,期待金秋十月再度相聚花城廣州,再續“廣交情誼”。

“本屆廣交會多項指標刷新歷史紀錄,實現了精彩、成功、安全、廉潔的目標,為促進外貿穩量提質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全球貿易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廣交會新聞中心主任、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周善青介紹道。

第137屆廣交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張順鵬 攝)

歷經68載風雨洗禮的“中國第一展”,何以魅力不減、越辦越好?第137屆廣交會,給出了“常辦常新”的答案:在3萬多家中國企業現場展示的超455萬件產品中,新產品達102萬件、智能產品32萬件。在首次設立的服務機器人專區,46家國內領先的機器人企業展出60個細分領域的500多種機器人,企業日均接待客戶超300人次。

新產品、新技術、新設計、新材料、新工藝的大量涌現,讓企業借廣交會撬動訂單和開拓市場成為必然。截至5月4日(下同),共有來自219個國家和地區的288938名境外采購商到會,較第135屆廣交會同比(下同)增長17.3%;現場意向出口成交254.4億美元,增長3% 。采購商到會和出口成交實現“雙增長”。

記者梳理發現,在近29萬名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全球采購商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采購商成為廣交會“朋友圈”的重要力量: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采購商增長17.4%,占比達64.9%;現場意向出口成交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成交占比超六成,是拉動成交增長的重要引擎。

事實上,為共建“一帶一路”搭起友誼紐帶、貿易橋梁的廣交會,亦是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往來日益密切的重要窗口。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5.26萬億元,同比增長2.2%,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占中國外貿比重達到51.1%。

新興市場充滿機遇,但“打鐵還需自身硬”。這一點,“中國制造”向來沒有辜負世界市場的期望。兼具高端、智能、綠色化的“中國造”,背后是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強大的工業產能、高效的全球供應鏈協調能力、持續提升的競爭力,是中國為全球貿易帶來更多“穩定性”的底氣。

“質量性能好、創新特點強、品牌知名度高的產品更受青睞,境外采購商下單積極,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拓展多元化市場的信心。”參展第137屆廣交會的企業紛紛表示。

參展企業的信心,源于全球采購商投下的“信任票”,也源于廣交會為參展商注入的“強心劑”。為積極服務國家穩外貿工作部署,本屆廣交會除鄉村振興等展區(專區)全免展位費外,對出口展參展企業按50%減免展位費,以實際行動幫助企業更好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彰顯“中國第一展”的使命擔當。

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看來,廣交會作為分享中國機遇的窗口,正是不少企業向世界展示創新成果的大舞臺。當前,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不少企業正在探索新的市場機會,同時對產品進行調整升級,持續完善產業鏈、供應鏈網絡,廣交會讓更多外國客商了解中國創新力與“智造”水平。

當“中國第一展”鐫刻下屬于“137屆”的精彩印記,第138屆廣交會籌備工作也已于近日啟動。記者了解到,即將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舉行的138屆廣交會,將聚焦“一帶一路”、RCEP、拉美、中東等重點市場,持續鏈接全球商機,共享中國發展成果。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不確定性”中尋“確定性”,于“變局”中開“新局”的廣交會,傳遞的正是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中國態度。世界從廣交會中讀中國,讀出的是“廣交世界”的中國,更是“互利天下”的中國。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中國將在共享與共贏中,持續促進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強勁信心。

編輯:羅世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