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晚,由高明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旅體局聯合佛山市禪城區戲劇研究會(西貝戲劇藝術中心)精心打造的原創話劇《更河謠》試演鑒賞場在佛山大劇院圓滿落幕,演出現場掌聲如潮,觀眾反響熱烈。

投身鄉村發展,信念堅定如磐

《更河謠》以“百千萬工程”建設為背景,講述更河村黨委書記彭河生在部隊轉業之后,放棄城市優渥條件,毅然回到家鄉帶領村民合力建設鄉村。舞臺之上,生姜滯銷、村民初期的疑慮、部分耕地難以種植粉葛等如同一場場沒有硝煙的硬仗,考驗著他的智慧與韌勁。他始終眼神堅毅,帶著軍人品格和堅定信念,帶領村民突破重圍,在孕育粉葛中找到鄉村發展生機。該劇通過跌宕起伏的故事脈絡、感人至深的情節鋪陳、氣勢恢宏的舞臺呈現和演員精湛深刻的演技,將彭河生、陳寶明、區瑤瑤、區喜才等為代表的鄉村基層干部在艱苦環境中堅守信念、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內核刻畫得淋漓盡致,讓觀眾真切感受到鄉村振興一線“領頭雁”“主心骨”的力量。

智慧破局解困,青山育葛成歌

《更河謠》緊扣“百千萬工程”的時代脈搏,藝術化呈現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與開拓性的基層實踐創新。劇中彭河生通過土地整合流轉、農業科技賦能、成立強村公司、延長生產鏈條等舉措,展現了通過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高明智慧與實踐。其中村委引入推廣粉葛科學種植技術,提升高明粉葛品質、推動葛根粉、葛根面等農特產品開發的情節,凸顯科技的力量讓“土特產”煥發新生。高明粉葛亮相國際博覽會、贏得海外訂單的高光時刻,正是縣域經濟、鎮域經濟融入全球產業鏈的生動縮影。最后彭河生帶領鄉親們篳路藍縷,將“千畝粉葛”種植、加工、銷售鏈條發展為村集體收入的重要來源,最終實現了建設綠水青山的美麗家鄉,讓貧窮止步于鄉野的宏偉圖景。

農文旅深度融合,“百千萬”成效凸顯

《更河謠》不僅講述粉葛產業“走出去”的故事,更勾勒出一幅農文旅深度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劇中以鮮活的舞臺藝術語言,展現在彭河生團隊帶領下,更河村實現了“青山綠水”的生態蝶變,以“粉葛”串聯農業種植、鄉村旅游、文化展示等農旅融合產品,具象化呈現了高明“活色生香”的文旅發展藍圖,有力彰顯了“五個一百工程”“藝塑鄉村”行動等高明舉措的顯著成效。該劇的推出,正是高明區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三年行動初見成效、加速環兩江先行區建設發展的藝術注腳,展現了高明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積極作為與文化擔當。

高明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更河謠》(試演鑒賞場)成功上演是高明以文藝力量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見證,是以舞臺藝術展現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衷心希望觀眾在觀演之后可以留下寶貴的意見建議,也是《更河謠》后續修改提升、走向更高舞臺的重要力量。

未來,高明區將堅持以文藝精品講好本土故事,以“藝塑鄉村”等創新舉措全速推進“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全力助推環兩江先行區建設發展。(來源:高明區委宣傳部)

編輯:張順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