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8月18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見習記者徐鋇兒 實習記者蔡瀅琿)近年來,廣東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持續賦能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8月15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在廣州召開“廣東省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專題會議(產業科技創新專場)。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以汽車行業為例,就推動廣東省產業與科技深度融合提出建議。

專題會議現場(央廣網見習記者 徐鋇兒 攝)

馮興亞表示,當前廣東省正以產業科技互促雙強為核心,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為深耕汽車行業的代表,廣汽集團聚焦電動化、智能化領域創新攻關,在超級快充電池、高安全彈匣電池系統、智能駕駛輔助系統GSD等領域取得多項技術突破。但在創新協同、成果轉化等方面,仍面臨一些挑戰。為此,他建議,汽車行業需從新興賽道培育、主業賽道強化及人才引育等方面推動產業與科技深度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馮興亞(央廣網發 見習記者蔡瀅琿 攝)

培育新興賽道新質生產力 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作為汽車跨界融合的典型載體,不僅承載著極高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更能有效帶動芯片、傳感器等上下游產業鏈實現協同發展。不過,這類新興產業目前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關鍵技術突破、產業規模擴張、應用場景落地等方面還面臨著突出問題。

對此,馮興亞建議,一是設立省級重大專項,重點支持相關創新主體,集中資源攻克技術難點;二是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促進電動汽車“新四化”資源與新興產業共享、與產業鏈協同整合;三是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依托建設國家級應用示范區,全面開展多場景的應用測試,探索可復制的商業模式與技術標準,搶抓產業發展機遇;四是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統籌規劃制定、資源整合等工作,為產業發展提供機制保障。

強化主業賽道核心能力 推動供應鏈與創新鏈雙向發力

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和滲透率大幅提升,但關鍵零部件配套資源略顯不足,尤其在算力芯片、車載操作系統、計算平臺等領域自主能力薄弱。

對此,馮興亞建議,一是設立攻關專題和精準扶持政策,支持整車企業牽頭,聯合芯片設計與制造企業共建產業內循環,推動芯片從單純產品替代向系統解決方案升級,面向汽車智能化的要求,提前布局跨域融合高性能芯片、車規級高速光通信芯片等下一代先進芯片;二是加大對省內車規級芯片產線及先進封裝工藝的扶持力度,同時通過梯度優惠政策吸引國際頭部企業在粵建廠,補齊制造能力短板;三是擴大國產芯片應用場景,推進省相關重點專項項目成果轉化和示范推廣,加快完善芯片認證體系,構建專業化公共服務平臺。

激活人才引育源頭活水 為新興與主業賽道賦能

產業科技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競爭,當前汽車行業對軟件工程、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領域的人才需求激增,但廣東省關鍵核心人才儲備不足。

馮興亞建議,一是有針對性地構建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引育機制及配套政策,通過“筑巢引鳳”引進高端人才,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強化人才培養,適配本地產業需求;二是健全人才評價考核機制,對高層次人才在薪酬機制、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等方面給予更大自主權,同時完善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務,增強人才吸引力;三是針對國企建立容錯試錯機制,允許設立專項經費用于原創性技術研究,弱化短期成果轉化率考核,讓科研人員敢于探索前沿技術。

馮興亞表示,廣東制造業體系完備、創新活力旺盛,需牢牢把握科技與產業互促雙強的路徑,才能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進程中搶占先機、引領發展。作為扎根廣東的汽車企業,廣汽集團將聚焦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產業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為廣東省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注入更多汽車產業力量。

編輯:鄭少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