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省積極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涌現出諸多具有典型示范價值的好經驗、好做法。為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近日,我省評選出第二批省級美麗河湖,承德市武烈河、張家口市桑干河、衡水市衡水湖等15個河湖入選。加上之前的第一批省級美麗河湖,我省目前美麗河湖總數達到26個。

第二批省級美麗河湖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和治理方面各具特色、各有側重,實現了各美其美。

秦皇島市新開河最終匯入渤海灣,其水環境質量對渤海的安全具有重要影響。當地統籌水質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景觀優化,因地制宜實施人工濕地和生態修復工程,改善流域生態本底,增強環境承載力,實現水質跨類提升,為城市河流治理提供了典型范例。

滄州市南運河始終堅持規劃引領,突出立法保障與文化融合,統籌河湖清理整治、引調補水、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改善、中心城區大運河項目建設等,通過綜合施策、系統治理,全方位推進大運河治理保護工作。

邯鄲市滏陽河(東武仕水庫—曲周段)、衡水市滏陽河(艾辛莊—子牙河段)等,綜合實施雨污分流和水資源調配,推動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

廊坊市永定河、邢臺市牛尾河,突出制度剛性約束與系統控污,通過生態修復和長效管護實現“復水、復綠、復生態”的治理成效。依托牛尾河生態景觀打造的飲馬河步行街入選河北省夜經濟標志性打卡地,提高了邢臺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承德市瀑河、武烈河,立足山區河流特點,通過近自然岸線修復和智慧化監管,實現水質穩定優良與生物多樣性恢復。

秦皇島市飲馬河、保定市拒馬河將生態治理與鄉村振興、文旅產業等深度融合,通過以水興業、以水惠民,持續釋放生態紅利,讓群眾共享治水成果。

張家口市桑干河、保定市孝義河、廊坊市龍河,以及位于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和唐山市遷西縣兩地之間的潘家口水庫,突出跨區協同與水資源優化配置,通過健全體制機制,壓實地方責任,不斷筑牢水生態安全屏障。

衡水湖是華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澤、水域、灘涂、草甸等完整濕地生態系統的天然濕地,也是全球8條國際候鳥遷徙路線中“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線”的重要中轉站。近年來,衡水市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加強生態治理修復的同時,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內陸湖泊生態保護修復提供了樣板示范。(記者馬朝麗)

編輯:李瑤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