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公布,該中心創制出耐受10‰鹽濃度的新育種材料。

國創中心團隊通過篩選耐鹽堿優異種質資源,正反向遺傳學手段共鑒定到6個正向調控耐鹽基因,8個負調控耐鹽基因,1個主效耐堿基因,挖掘出顯著提高水稻耐鹽堿的關鍵基因STRK1。利用常規育種和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定向創制和培育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耐鹽堿水稻新品種,經全力攻關,高耐鹽材料選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篩選到苗期在10‰鹽度下存活率高于80%材料179份、在12‰或15‰鹽度下存活率高于50%材料13份。其中,“耐鹽恢復系0W590”材料苗期用10‰的鹽濃度處理17天,存活率達到93.5%;“耐鹽恢復系D1849”材料苗期用12‰的鹽濃度處理17天,存活率68.7%;苗頭品種“盛兩優3217”全生育期3‰的鹽濃度條件下,小區產量超過427.6公斤/畝;5‰的鹽濃度條件下,小區產量超過355.7公斤/畝;7‰的鹽濃度條件下,小區產量263.2公斤/畝。

“當前在3‰—5‰鹽脅迫或pH8.0—9.0堿脅迫條件下可適種的耐鹽堿水稻新品種已陸續產出,但在超過7‰鹽脅迫下的耐鹽堿材料選育仍是學界難題。”國創中心主任唐文幫表示,高耐鹽材料選育將有助于推動“億畝荒灘變糧倉”,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國家糧食戰略。

據悉,國創中心總部設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高新區,該中心以耐鹽堿水稻核心種質創制、耐鹽堿水稻重要品種培育為核心,構建耐鹽堿水稻前沿引領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應用體系。近五年來該中心已有“華荃優187”“鹽稻21號”“中科鹽4號”“南粳鹽1號”“旌7優42”等11個品種通過審定,其中,2023年培育出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耐鹽不育系“鹽416S”。(黃媛艷)

編輯:索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