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中部的熱帶雨林深處,白沙黎族自治縣的黎族同胞世代守護著一座“天然藥庫”。近年來,隨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和現代科技助力,這座“天然藥庫”正以全新姿態,激活黎族千年醫藥智慧,成為推動民族醫藥傳承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清晨的陽光穿透雨林層疊的枝葉,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的原始林區中,65歲的黎藥傳承人符金馬帶著黎醫團隊踩著露水穿行。他緊握著那把已陪伴多年、泛著黃土的鋤頭,動作輕柔而嫻熟,緩緩撥開纏繞在形似小傘狀植株上的雜草,探尋大自然饋贈的珍貴寶藏。
“這是‘地膽草’,黎話叫做‘剛膽通’,其根有補脾健胃的功效,葉子能清熱解毒的功效,有些也是可以當作治療高血壓,還有發高燒的都可以用這個,它的用藥很廣泛。”在林區看到地膽草符金馬俯身向隨行記者介紹到。
說著,符金馬直起身,拍了拍褲腿上的泥土,帶著記者繼續往前。腳下的路蜿蜒曲折,兩旁的植被愈發繁茂。
黎藥傳承人符金馬說:“這片是益智,也是四大南藥之一,這個入藥的主要是果,功效是對脾胃,胃寒的可以用,還可以祛寒,用途很廣。”
益智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適合在陰濕的環境中生長。白沙黎族自治縣依據這一屬性,逐步推廣林下種植益智,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以此來優化農民的經濟收入結構。
截至2024年底,白沙黎族自治縣益智種植面積達到12.5萬畝,收獲面積為9.8萬畝。其中,青松鄉是白沙黎族自治縣益智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種植面積約4.17萬畝,產干果達1287噸。目前,青松鄉已初步構建起益智全產業鏈,年產值達3088萬元。
益智種植戶符連妹說:“我們知道益智是藥材,去年靠它掙了不少錢。今年希望它再多長點果,再多賺點。”
青松鄉常務副鄉長林佳歡說:“青松鄉將從三方面發力推動益智產業發展。一是深化與企業合作,采用“企業+農戶”模式,統一種植標準,提升產量與質量;二是強化風險管控,依托“訂單農業”穩定銷路;三是探索與科研單位合作,加強產業研發,差異化開發益智產品,以“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定位,減輕產品競爭壓力。”
白沙位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腹地,森林覆蓋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這片豐饒的土地孕育了800余種藥用植物。黎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數千年,積累沉淀出一套獨特的“黎藥”體系。以見血封喉解蛇毒、檳榔驅蟲、裸花紫珠止血等為代表的200余種驗方,至今仍在民間口耳相傳。
黎藥傳承人符金馬說:“雨林就是黎藥的“活體博物館”,每一片葉子、每一根藤蔓,都有可能藏著救命的方子,這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位于白沙黎族自治縣原生態茶園小鎮的黎族醫藥體驗區,醫護人員正將新鮮黎藥投入陶制藥罐,氤氳蒸氣升騰,裹挾著千年傳承的藥香彌漫開來。
診室里,黎醫們手法嫻熟地為患者進行黎藥熏蒸、推拿等特色治療;旁邊,黎醫王愛榮指著墻上那面寫有“醫術精湛除病痛,醫德高尚暖人心”的錦旗,眼中滿是欣慰與感動。
黎醫王愛榮說:“這是濕疹患者送給我的錦旗。她到處求醫,病情還是反反復復。經過朋友介紹,來我們醫院進行黎藥治療,病情有了好轉。這件事堅定了我發揚黎藥的決心。”
在體驗區,黎醫林仲聯正在為鼻炎患者把脈問診。隨后,他走到藥柜前,取出專治鼻炎的黎藥為患者進行治療。林仲聯向記者分享,過去康復的患者曾贈予他錦旗,這份認可讓他倍感欣慰,也更堅定了深耕黎醫藥事業的信念。
黎醫林仲聯說:“這是我的鼻炎患者給我送的錦旗。當時他的癥狀是有過敏性鼻炎,用了我的藥以后,所有的癥狀都消失了,平安無事了。”
在廣東生活多年的患者林梅,被鼻炎困擾了二十余年,她向記者分享了自己求醫治療的經歷。
鼻炎患者林梅說:“我是個20多年的鼻炎患者,到處求醫問藥,沒見好轉,后面聽朋友介紹找到了這個白沙黎醫,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就過來看了,看了第一回拿了一次藥回去吃了以后就覺得慢慢地好轉了,我現在又來了第二次,吃了藥以后基本好轉了,原來頭痛、鼻塞的這些癥狀都沒有了,感覺人都精神多了,我真的很感謝白沙黎醫,好像給了我第二次的生命一樣,把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
這些醫患間質樸而溫暖的對話,恰是白沙黎族自治縣黎族醫藥重煥生機的生動注腳,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是黎藥在現代社會中綻放光芒的見證。
穿越瓊島千年雨林的時光長廊,黎族醫藥如同纏繞古榕的藤蔓生生不息。這座北緯18°的熱帶藥材寶庫,滋養著800余種藥用植物,孕育出獨樹一幟的骨傷療法、蛇傷秘術和熱帶病診療體系。
白沙醫療集團黎醫負責人吳薇薇說:“黎藥,這一鐫刻著民族記憶的文化瑰寶,凝聚著先輩們的智慧與心血。我們決不能讓黎藥僅僅停留在歲月的痕跡中,沉睡在老人的記憶里。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我們肩負著傳承與創新的使命,要讓黎藥突破時間的桎梏,綻放出更加絢爛奪目的光彩。”
據縣衛健委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4年間,全縣已有13名黎醫通過海南省中醫醫術確有專長考試。其中,符金馬等獲得執業資格后,在茶城院區黎醫藥體驗區開設診室,將祖傳的蛇傷療法融入正規醫療體系,讓更多患者受益。
在茶城院區旁,黎藥種植園里裸花紫珠郁郁蔥蔥。這里不僅是藥材供應基地,還成為了獨特的生態景觀,借此打造“黎藥+康養+旅游”產業鏈,開發藥浴、芳香療法等體驗項目,豐富旅游內涵。2025年“三月三”節期間,白沙茶城區共接待游客超300人次,其中有11位來自不同國家的體驗者,他們被黎藥的神奇功效與獨特魅力所折服。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4月,《白沙黎族自治縣黎醫藥保護與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發布施行。《條例》共十八條,對黎醫藥保護與發展中涉及的政府職責、黎醫藥的管理體系及黎醫資格、產業發展、人才培養和傳承等作出了具體規定。
據統計,目前白沙約有200名黎醫長期在鄉村基層為群眾開展黎醫診療活動,伴隨著人才短缺和資源流失,黎醫藥的傳承和發展后繼乏力,面臨“失傳”危機,以立法形式規范和支持白沙縣域黎醫藥傳承、保護和發展實屬必要。
如今,傳承千年的古老黎藥,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傳遞雨林的聲音,與世界對話。(白沙融媒體中心供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