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萬寧市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預防在前、調解優先、依法調解、實質化解原則,著力構建矛盾糾紛全周期化解機制,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4月10日,萬寧市和樂鎮樂群村村民林某某將繡有“躬身力行為人民,陳年舊案一朝解”的錦旗送至鎮綜治中心,對一場跨越三十年的土地糾紛調解工作給予肯定。自1993年起,林某某、許某某等三戶因不足一畝土地權屬爭執不下。期間,多次嘗試解決未果。今年4月,市綜治中心統籌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持、農業中心憑借土地信息厘清地界、村干部以鄉情融解對立情緒,經多輪協調終促成三方簽訂調解協議,多年積怨就此消融。
樂群村的錦旗印證了土地糾紛化解效能,興隆區某旅業公司的分期還款方案也為綜治中心的商事調解能力再添實證。該旅業公司自2020年起拖欠興隆華僑農場租金27萬元,滯納金累積達45萬元,雙方對峙陷入僵局。今年7月,在農場將旅業公司訴至萬寧市人民法院興隆法庭后,區綜治中心調解員迅速介入,深入剖析企業經營困境與法律風險,推動雙方達成分期還款方案。收到租金后,興隆華僑農場向興隆法庭提交了撤訴申請書。隨著7月26日最后一筆款項到賬,農場負責人張某感慨:“沒想到不用開庭,這筆租金也能一分不少地收回來,先行調解太好了!”
這兩起案例生動詮釋了萬寧市現代化調解體系的實踐成效。通過深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機制與創新“訴調對接”模式,全市構建起矛盾分級處置與風險防范閉環,全面打通公調對接及網格員、村級調解員聯動渠道。市級層面同步出臺《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細則》,采取市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等“六位一體”工作模式,將重大矛盾化解深度融入法治政府建設與平安建設整體部署,形成協同攻堅合力。在此基礎上推行領導包案責任制,對重大糾紛嚴格實行“四明確”管理,筑牢風險防控根基。
“綜治系統實現‘一窗受理、全流程管理、矛盾一站式化解’。”市綜治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市級平臺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充分發揮指揮中樞作用,統籌協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事項,鎮級中心通過部門入駐集成服務,常態化開展全域矛盾糾紛摸排調解。今年上半年,全市成功化解涉及婚戀家庭糾紛、鄰里糾紛、勞動人事糾紛等類型的286起基層矛盾糾紛,切實筑牢“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防線,有力推動社會治理從“化訟止爭”向“少訴無訟”進一步轉型。(來源:中共萬寧市委宣傳部)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