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12月21日是冬至日,在世界文化遺產元代觀星臺所在地登封市告成鎮,群眾自發組織“扁食宴”、測日影等民俗展示主題活動,在歲末年初討好運,慶!岸墓潥狻鄙陥笫澜绶俏镔|文化遺產成功。作為對登封“二十四節氣”核心傳習基地的肯定,當天下午,中國農業博物館原定在北京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和傳承座談會也移師登封舉行。
21日上午,登封“二十四節氣“之冬至主題文化活動在告成鎮觀星臺景區啟動。8支民間文藝團體參加,展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群眾周公祭拜,“二十四節氣”歌頌讀等活動依次展開。將近午時,一直飄著零星冬雨的天空突然露出太陽,十余名天文愛好者采用元代觀天之法,順利利用周公測景臺和元代觀星臺現場測日影定準冬至節令。經測定,觀星臺文管所所長安麗宣布,冬至日觀星臺橫梁太陽高度角32度9分44秒,影長15.6332米,告成正午時間是北京時間12點25分28秒。一系列活動展示了當地繼承和弘揚節氣文化深厚的民間基礎。

21日中午,“扁食宴”在觀星臺前廣場西側美食城開宴,讓眾多嘉賓、游客現場品享具有登封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扁食!兜欠馐兄尽酚涊d,冬至日,登封民間普遍有吃餃子的習俗,俗語講“冬至疙瘩(餃子)夏至面(面條)”,民間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冬天不凍耳朵,所以冬至這天無論貧富貴賤都忙著包餃子吃。
另據記載,古時登封群眾祭拜周公儀式不同于其他地方為紀念周公創制周禮,而是一年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次祭拜,稱為“四時祭”,是為紀念周公在登封創設“二十四節氣”而獨有的祭拜儀式。登封市志辦主任呂紅軍介紹,“四時祭”有望作為登封今后傳承“二十四節氣”、彰顯登封“二十四節氣”策源地地位的重要活動進行開掘、沿襲,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向上級申報。
當天下午,中國農業博物館主辦、登封市委、市政府承辦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和傳承座談會在登封市錦鵬大酒店舉行,中國農業博物館副館長苑容、文化部非遺司保護處副處長孫占偉、中國年鑒出版社社長郝文勉、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秘書長、香港文化投資基金總裁李漯民等政要,及北京大學教授張帆等知名專家,登封當地學者呂宏軍、常松木等參加座談會。呂紅軍介紹,登封觀星臺及周公測景臺確定為“二十四節氣”策源地的根據有四,一是中原地區四季分明;二是登封位于中國中心區域,在此制定的歷法可以輻射萬方;三是嵩山是華夏農耕文明發祥地的核心區域;四是古代中原地區人口眾多。因此,在登封確定的“二十四節氣”適用地區、適用人群廣泛,能放之四海而皆準。(通訊員 韓心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