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外出務工者加速回流
2014-02-26 08:34 來源:河南商報 說兩句 分享到:
首席編輯 方毅夫/制圖 河南商報記者張科峰
“離家近、照顧家人方便”、“有適合自己的工種、崗位”,我省很多人在產業集聚區實現“家門口就業”。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河南商報報道:2014年,我省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加速回流,“就業本地化”趨勢更加明顯。
趨勢
就業本地化,我省農村勞動力加速回流
2014年我省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呈現加速回流態勢,“就業本地化”趨勢更加明顯。
省統計局社情民意中心春節后調研形成的《2014年我省農民外出務工情況調查報告》如是表述。
據調查,我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選擇到省外務工的比例連續三年下降:2012年為47.4%,2013年下降至43.6%,2014年進一步下降至39.0%。
與此相對應,在本地(本縣、本市)務工的人員比例則“三連升”——從2012年的24.2%上升到2013年的30.3%,2014年進一步上升至38.1%。
從外出流向看,長三角、珠三角、北京仍是我省富余勞動力省外轉移的主要地區,到廣東、江蘇、浙江、北京、上海的人占到62.9%。
總體上,2014年我省85.1%的農村家庭有勞動力轉移,戶均勞動力轉移1.74人。
雖然外出務工群體的總體規模仍呈增長態勢,但新轉移勞動力增長趨緩。
特點
產業集聚區給力,昔日“候鳥”實現“家門口就業”
“候鳥式遷徙”、“鐘擺式流動”,近年來多用來形容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狀態。
而我省進城務工人員在產業集聚區實現“家門口就業”,就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
對農村家庭的調查顯示,省內轉移的我省農村富余勞動力中,24.8%進入省內產業集聚區就業。而我省產業集聚區企業務工人員中85.3%來自本省,這其中來自本縣(市)的比例為57.3%。這里頭,具有省外務工經歷的務工人員(省外回流務工人員)比例為28.9%。
報告稱,我省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是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本地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勞動力回流加速的主要原因。
大量回流務工人員在本地產業集聚區內找到用武之地,并成為企業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滿足了我省產業集聚區規模擴大、結構優化、產業升級對優質勞動力的需要。
有管理者說,“南方回來的務工人員眼界開闊,接受過完整、正規的培訓,回來后都是老師,現在個個都是帶徒弟的能手。”
“離家近、照顧家人方便”和“產業集聚區有適合自己的工種、崗位”是我省農村富余勞動力回流的主要原因,在調查中,提及率分別達到70.6%、61.2%。
產業集聚區促進了產業和人口在空間布局上的合理集中,不僅如此,農民離鄉務工所帶來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社會問題,也得以緩解。
期盼
我省產業集聚區近半務工人員想未來三年內安家城鎮
調查顯示,產業集聚區務工人員中,已經有15.1%的人在城鎮買房或安家,而49.3%的人打算在未來三年內實現這一目標。
我省農村家庭對在城鎮買房、安家的期盼也比較強烈。調查顯示,未來三年,我省農村家庭打算在城鎮買房或安家的比例達到25.9%,其中打算在縣城買房或安家的比例最高,為13.4%。
2014年,外出務工人員最關注的問題是增加收入、提高勞動技能、子女教育和加強勞動保障。
相比2013年,希望“漲工資、增加收入”的務工人員比例上升了23.5%。
“能夠學會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也是外出務工人員的主要期盼之一,提及率為36.7%。
在與企業管理人員的座談中,省統計局社情民意中心發現部分管理者對我省農民工的勞動技能頗有微詞,“招的人素質不行,培訓很長時間上不了手”。
而在與村小組長的座談中該中心發現,目前針對農村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實際執行多流于形式,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省農村富余勞動力超過半數集中在建筑家裝業、紡織、輕工業等低端行業,而外省務工回流人員主要從事管理和技術崗位。省統計局社情民意中心認為,兩者對比反差說明,我省農民工技能培訓的層次需要提升。
編輯:任偉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