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8月15日消息(記者左洋)精神在傳承中永恒,力量在奮進中凝聚。8月14日,由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的《以生命的名義——2025“荊楚最美健康守護者”》致敬禮成功舉辦。經過全省范圍內的廣泛推薦、嚴格評審及公示,本年度10位“荊楚最美健康守護者”名單最終揭曉,作為新時代的醫務工作者,他們用堅守詮釋“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核,用仁心守護生命、以拼搏書寫擔當。

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左洋 攝)

致敬禮分為“信念如磐”“頑強拼搏”“生命至上”三個篇章,生動展現了“最美健康守護者”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

信念如磐,大別山精神在新時代綻放

從社區巷陌到急救前線,從心靈深處到生命起源,他們數十年如一日扎根崗位,用磐石般的信念,推動著生命之輪滾滾向前,也讓大別山的星火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真心待他們,他們自然也會真心待你,這就是‘以真心換真情’吧!”宜昌市伍家崗區楊岔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董磊扎根基層17年,憑著過硬的醫術和暖心的堅守,被轄區居民親切地稱為“小董老師”。她創新開展基層呼吸內鏡技術填補區域空白,以暖心服務守護近萬居民健康。她用仁心仁術詮釋“社區醫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給的是情”的為民情懷,成為群眾身邊的“健康守門人”。

“120急救可能沒有鮮花和掌聲,但電話線連著的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護理專業出身的孝感市急救中心調度員莫思毅然選擇院前急救崗位,她手繪孝感城區地圖300余張,保證迅速就近調派急救車輛。她曾用14分鐘通話挽回輕生少女,90秒電話指導救活窒息嬰兒。她以聲音架起生命橋梁,用專業托起生的希望。她說:“時間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我希望用我的專業去挽救更多人。”

“姜叔叔,是您在我最迷茫的時候拉了我一把,讓我重新找到了方向。”當身后傳來兩位少年稚嫩的聲音時,武漢市武昌醫院副主任醫師姜振東瞬間紅了眼眶。他12年堅守醫校聯動一線,走遍50所高校推廣“心健康”,構建三級預防網絡,幫助3500余名青少年重返課堂,線上科普惠及200萬人次,用專業與愛心驅散青少年心理陰霾。

“荊楚最美健康守護者”很光榮,一家出兩位“荊楚最美健康守護者”更是珍貴!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鄭潔和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鄭立國這對姐弟分別獲評2025和2023屆“荊楚最美健康守護者”。鄭潔20年助2萬家庭圓夢,開創“中西醫+多學科”助孕優生模式,讓群眾“懷得上、保得住、孕得優”。在這條締造生命的非凡征途上,她始終堅信:每一粒胚胎都是星辰的種子,而醫者,當是守望銀河的園丁。

頑強拼搏,抗洪精神于生命戰場奔涌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活動主辦方供圖)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他們以“數據之眼”洞察風險,用“掌心之力”托舉新生,憑“云端之智”打破壁壘。在暗流涌動的生命戰場上,始終踐行著“抗洪精神”的深刻內涵,以智慧和汗水夯實抵御疾病的堅固堤壩。

荊州市疾控中心防疫科劉天,自學R語言開發預警模型,發表SCI及核心論文90余篇。曾火線入黨馳援多省流調,建模分析助力抗疫決策。7年深入田間開展出血熱宿主動物監測,填補市級空白。2024年代表湖北奪得全國流調技能大賽冠軍,以數據之刃守護公共衛生安全。他坦言:“不斷學習、精進技能,織密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是我們這代疾控人必須扛起的責任!”

“出生體重僅570克的早產兒圓圓只有巴掌大小,我們在NICU里守護了整整126個日夜,能有如今的變化,我覺得一切都非常值得!”黃石市婦幼保健院程紅斌30年深耕危重新生兒救治,讓6000名早產兒重獲新生。他率先開展換血術、腹膜透析等尖端技術,牽頭成立“早產兒之家”免費隨訪高危兒,推動全市新生兒死亡率降至1.02‰。現場,今年4歲的圓圓的一聲“程爸爸”,濕潤了所有人的心。

“互聯網+病理”模式、“術中冰凍遠程會診”是風險高、責任重的工作,曾經省內鮮有人涉足,但湖北省人民醫院病理科主任醫師袁靜萍依舊咬牙扛起重擔,“逼”著自己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病理界“生命法官”。她創新“互聯網+術中冰凍”模式,3分鐘遠程診斷指導基層手術,十年開展遠程會診2萬例,讓患者免于“二進宮”。當她給天南地北的進修醫生講課時,第一課永遠是“醫學人文課”,她說:“我們都要帶著心去行醫!”

生命至上,抗疫精神跨越山海共鳴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活動主辦方供圖)

凱歌而行,不以山海為遠。乘勢而上,不以日月為限。偉大“抗疫精神”正是中國醫者給世界的時代答卷。

“再難的事兒,也要有人做,因為病人等不起。”十堰市太和醫院胸心大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軍是秦巴山區“拆彈專家”,他30年來銳意創新,攻堅克難,用前沿技術讓山區群眾免于千里求醫之苦。他救治的患者急診多、病情危重,在手術臺前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出于醫者對職業的熱愛,他從不覺得苦與累。正是他日夜兼程地追趕,永不言棄地攀登,才為大山里的人們鑿開了“生門”。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藺蓉因相依為命的爺爺患癌去世,下定決心在早癌篩查領域闖出一片天。她首創食管早癌新分型,研發AI膠囊內鏡系統,讓醫生閱片時間從96分鐘縮短為5到6分鐘,病灶檢出率提升至99.88%。她推動磁控膠囊胃鏡進社區,讓早癌無處遁形。藺蓉兒子丁丁現場朗讀作文《我的媽媽》,讓觀眾深深領悟了生命的意義——“以愛守護愛”,便是最動人的傳承。

跨越九千公里,追尋“針”功夫。非洲學子“遠志”是湖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周仲瑜萬千“中醫粉”中的一個,如今,他也讓中醫的火種在非洲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針灸傳薪者周仲瑜獨創“陰陽調理灸”、深耕“五位一體減肥法”,行走13國推廣針灸,在阿爾及利亞最高學府授課。這根小小的銀針,不僅為全世界人民通經絡、釋病痛,更成為文化傳播和對外交流的一張獨特名片!

從大別山的信念如磐,到抗洪戰場的頑強拼搏,再到抗疫斗爭的生命至上——湖北三大精神積厚流光,在賡續傳承中奔涌向前,在一代代健康守護者的仁心中綻放。

編輯:趙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