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黃陂區李家集街泡桐店村的茶山還浸在薄霧里,羅國治的鞋子已沾滿晨露,他穿梭在層層疊疊的茶壟間,指尖拂過嫩綠的茶芽。
“要選一葉一芽的茶葉,芽大于葉最好……”羅國治洪亮的聲音在山谷回蕩,正在指導茶農的他動作嫻熟地演示著標準采摘動作,眼神里滿是對這片土地和茶葉的深情。
從手握一捧青葉到帶動一方產業,這位深耕茶產業三十載的黃陂制茶匠人——武漢市綠枝靈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羅國治,用歲月將荒山變成了生機勃勃的茶園,把制茶技藝化作開啟致富之門的“金鑰匙”,不僅讓400余畝茶山煥發新生,更通過技術指導、鮮葉收購、技藝傳承等方式,帶領村民們走上了致富之路,在裊裊茶香中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動人篇章。
作為當地茶葉收購的“定盤星”,羅國治每年都會收購萬余斤鮮葉。但與其他收購商不同的是,他始終堅持“現場教學”,把茶園變成移動課堂,手把手地教茶農如何辨別適合炒制的鮮葉,耐心講解每一個種植和采摘的細節,讓昔日粗放種植的茶農們,逐漸蛻變成了掌握標準化生產的“土專家”。
“我們每年的茶葉銷售都不用操心,采完之后給羅老板幫我們銷售,每年收入可以達到一至兩萬元。”李家集街泡桐店村村民涂燕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羅國治的幫助下,像涂燕這樣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實現增收的村民還有很多,茶葉產業成為了他們生活的新希望。
在合作社的制茶車間里,更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羅國治正帶著徒弟張芳練習手工制茶的殺青火候。只見他將茶葉倒入炒鍋中,雙手靈活地來回揉搓翻炒,不一會兒,陣陣茶香便撲鼻而來。為了傳承好制茶技藝,羅國治已收徒50余人,張芳就是其中之一,跟隨羅國治學習制茶10余年,張芳不僅掌握了精湛的技藝,還在2023年成立了合作社,開啟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面對傳統制茶工藝現代化轉型,羅國治展現出了開拓者的銳氣與魄力。去年,他毅然斥資50萬元引進智能萎凋機、數控揉捻機組等先進設備。20臺新設備讓茶葉品質穩定性提升了30%。
“制茶需要不斷地堅守和創新,未來我將進一步學習提升制茶的技藝,同時培養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制茶這個行業中來,為黃陂區的茶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木蘭茶香飄萬里。”羅國治目光堅定地說道。
三十年光陰流轉,沉淀下來的不只是醇厚的茶香,更是一位匠人對土地的深沉熱愛,對傳承技藝的執著堅守,對助農致富的使命擔當。從單槍匹馬拓荒創業,到帶領500戶茶農共同增收;從簡陋的手工作坊,到現代化的生產車間,羅國治用一片小小的茶葉,串起了鄉村振興的完整產業鏈。這位茶鄉領路人的故事,正如同那悠悠茶香,浸潤著更多人的致富夢想,激勵著無數人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勇前行。(供稿:黃陂區委宣傳部)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