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道三門口村老黨員彭奶奶身穿紅馬甲,手持竹掃帚,將門前水泥路清掃得纖塵不染。“過去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如今家家戶戶爭相維護環境衛生,連小孩子都學會了垃圾分類!” 有著53年黨齡的她笑著說。

幾年前,這個緊鄰魯湖的小村莊因 “臟亂差” 與湖光山色格格不入。村黨支部書記張建明在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上說道:“把村子打掃干凈,既能提高生活質量,更能吸引游客促進增收。”村里通過大喇叭每日播報環保知識、宣傳欄張貼文明標語、微信群分享整治經驗等方式,逐步喚醒村民“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家園”的意識。

轉變始于黨員帶頭。5名村干部、4名黨員、7名小組長率先開展每周 “家園大掃除”。“看到干部們每周來清掃,咱哪好意思再亂扔垃圾。” 村民們紛紛加入,短短兩月便組建起志愿保潔隊。

為實現常態長效,村里創新 “四級責任制”:村支書包總責、“兩委”干部包片區、小組長包巷道、村民包房前屋后。每位小組長配備“環境衛生三件套”—— 巡查記錄本、問題整改表、群眾評議表,讓村民既當 “保潔員” 又當 “監督員”。今年以來,全村1500余人次參與“清潔家園”行動。

如今的三門口村,得益于美麗鄉村示范片項目,已實現華麗轉身:村灣集并后房屋整齊劃一,土地流轉催生連片稻田,游客接待中心成為新地標。站在觀景平臺遠眺,紅瓦白墻的民居錯落有致,柏油路兩旁鮮花綻放,連片稻田泛著碧波,一幅生態宜居的和美鄉村畫卷徐徐展開。(供稿:江夏區金口街道)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