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8個科技領域“國之重器”落地湖北

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上,光谷企業灝存科技展臺的機器人仿生手與觀眾互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荊楚大地、創新潮涌。8月2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決勝收官‘十四五’ 謀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聞發布會“科技創新篇”。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馮艷飛介紹,“十四五”期間,湖北創新實力大幅躍升,創新力量快速壯大,創新生態持續優化,重大成果競相涌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加快融合,科技創新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穩居中部第一。

國家實驗室實現的突破

“十四五”期間,湖北堅持省域創新體系一體化發展,全省創新實力大幅躍升。

湖北獲批并加快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武漢科技集群排名從2020年的全球第29位升至第13位,科研城市排名從全球第13位升至第9位。3家國家高新區排名進入全國前50,數量全國第四、中部第一,東湖高新區排名全國第六。

在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評審中,我省主持完成的19個項目獲獎、數量全國第二,李德仁院士獲國家最高科技獎。湖北區域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較2020年提升6.98個百分點,排名全國前列、中部第一。

深入構建高能級科創力量矩陣。漢江實驗室獲批并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實現“零”的突破。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優化提升、深部巖土工程擾動模擬、國家作物表型組學研究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部開工建設,落地湖北的科技領域“國之重器”達到8個。

全國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后達到45家、全國第四,取得“總量、牽頭數量、排名”最好成績。10家湖北實驗室從無到有、積厚成勢,已在化合物半導體、生物育種等細分領域實現領跑。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新型研發機構達到545家,數量居全國前列。湖北高校獲批“雙一流”建設學科32個、全國第四,科研院所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形成強大創新網絡。

技術合同成交額全國第三

湖北啟動實施“尖刀”技術攻關工程,打造“61020”科技創新成果體系,產出一批重大原創性、引領性、標志性成果。

科技創新成績單不斷刷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基礎研究方面,發現玉米水稻增產關鍵基因,創造平頂脈沖磁場新的世界紀錄,鈣離子光頻標躍遷頻率進入國際次級秒定義。在戰略必爭領域,三維閃存芯片技術實現從落后到領先的跨越式發展,北斗通導遙一體化技術將衛星導航精度提升至厘米級,電磁彈射技術成為國產航母“撒手锏”。在產業關鍵技術方面,自主研制的“空芯光纖”創多項光傳輸世界紀錄,超大功率激光器、三維五軸加工機床等關鍵設備打破國際壟斷。在民生科技方面,全球首臺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系統成功上市,高產高蛋白玉米為我國大豆蛋白替代提供源頭支撐,“稻米造血”改變我國人血清白蛋白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全省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7件,較“十三五”末增長167.4%。

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差異化政策支持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從“十三五”末的10404家增至近3萬家,增長近兩倍;科技型中小企業從“十三五”末的7439家增至46532家,增長超5倍,數量全國第四。知識價值信用貸、科技人才貸、創新積分貸服務企業超萬家,累計發放貸款1033億元。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成果轉化體系,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從“十三五”末的1687億元增至5500億元、全國第三,連續4年每年跨越一個千億臺階,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從“十三五”末的2402億元增至5743億元,增長139%。

全社會研發經費增長超40%

堅持以改革激發創新動能,全力營造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

湖北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由“十三五”末的1005.28億元增至1408.17億元,增長40.08%。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設立量子聯合基金,省聯合基金規模實現連續五年“翻番式”增長,帶動全社會基礎研究投入較“十三五”末增長69.08%。

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層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的意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從“十三五”末的19.22萬人年增至28.82萬人年。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承擔職務科技成果賦權、科技成果評價、科技人才評價等國家改革試點,進一步完善松綁減負舉措、健全容錯免責機制。

科技開放合作打開新局面,長江中游創新協同不斷強化,中非創新合作中心落戶,舉辦“東湖論壇”“中非創新合作與發展論壇”等國家級論壇活動,多項工作被列入國家重要外交成果。

馮艷飛介紹,經過“十四五”的努力,荊楚大地活力涌動,創新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湖北最鮮明的標識、最強勁的旋律、最澎湃的動能。湖北正高質量謀劃“十五五”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更堅實的科技支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陳熹 實習生 汪子凌)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