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隨著最后一份電子簽章在武漢、廣州兩地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屏幕同步亮起,“2025年東湖高新區重點路口交通秩序整治工程(第一批)工程總承包(EPC)項目”評標工作順利結束。這場由漢穗兩地評標專家攜手完成的“云端評審”,是全國遠程異地評標和評標專家庫共享采用新標準的首單,為全國遠程異地評標標準樹立了統一“標桿”。

全國遠程異地評標新標準和評標專家庫共享技術新標準,是國家發改委優化招標投標領域營商環境、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舉措。以往,開展異地評標時,兩個省需就項目評標標準“一事一議”,至少耗時一周,還易因標準差異產生爭議。今年1月實施的《評標專家和評標專家庫管理辦法》明確,國家實行統一的評標專家專業分類標準和評標專家庫共享技術標準,推動專家資源跨區域、跨行業、跨評標專家庫共享。湖北省發改委、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武漢市投資促進局積極推進改革,率先完成系統升級改造,湖北成為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首個“點亮”的省份,并在此次評標中成功實踐新標準。

省發改委交易指導協調處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革成效顯著。評標過程實現電子化留痕,全程可追溯管理,有效保障了評標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通過整合廣州與武漢的評標專家資源,降低了評委“熟面孔”出現的概率和人為干預風險,為企業參與投標營造了更便捷、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一把尺子”讓兩地評委“云端牽手”,整個評標活動僅用時兩小時,效率大幅提升。

中國招標投標協會執行副會長、首席專家李小林表示,此次全國首例跨省遠程異地評標項目成功落地,驗證了新規則標準體系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效提升專家評標專業性和公正性,創造成功示范案例,奠定行業技術規則共識基礎。

據悉,湖北將在全省范圍內推動新標準的深度應用,與更多省份建立合作關系,進一步擴大專家資源共享范圍,打造評標工作的“廉潔圈”和“高效圈”,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注入強大動力。(記者肖麗瓊、通訊員何野、楊文、項靜)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