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漢造機器人讓手術一清二楚 醫生可隔空精準“穿針引線”

8月15日,武漢光谷生物城聯影武漢總部基地展廳,聯影集團子公司聯影智融自主研發、業界首創的“uInterv C550經皮介入手術機器人”,正在進行經皮介入穿刺手術演示。

這款在今年獲批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創新產品,開啟了CT經皮介入手術“邊看邊穿”的精準時代。

介入治療是指在醫學影像的幫助下,將穿刺針、消融針等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微創處理的技術,廣泛應用于肺部、肝部等腫瘤疾病的治療。

然而,在傳統經皮介入手術中,醫生只能根據術前掃描的CT影像進行盲穿,或者穿針一點就再掃描一次CT,確認位置后再進針,需要反復調整。但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呼吸、心跳以及其他不自主運動,都可能會導致腫瘤發生位移,影響穿刺精度和治療效果。

“uInterv C550經皮介入手術機器人”破解了這一難題。它將患者的CT動態影像,實時傳輸到隔壁操作間的屏幕上。醫生無需進入手術室,在操作間就能清晰觀察患者體內腫瘤位置的變化、穿刺針的實時走向及與周圍器官的關系。醫生通過操作手柄遠程控制機械臂,可實現亞毫米級(精度接近頭發絲粗細)的精準運動,引導穿刺針直達目標。

“實現了CT透視下引導穿刺針在體內運行,一目了然,基本不需要反復調針,我們這邊做了100多例,目前成功率100%。”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放射科教授王南說。

數據顯示,該技術使CT經皮介入手術并發癥降低30%,患者輻射劑量減少56%。過去一些風險高、靠近心臟等關鍵器官的腫瘤,醫生因擔心“盲穿”而不敢輕易手術,現在借助全程可視化的技術,也成為了可能。

這項業界首創技術的誕生并非易事。“研發過程中,最難的挑戰在于沒有前路可循。”聯影智融放射介入產品負責人毛毅君說,團隊進行了上萬次的穿刺實驗,例如在不同動物身上反復測試機械臂的力反饋參數,模擬最接近人手操作的真實觸感,一步步攻克技術難題。

武漢豐富的科研醫療資源,為產品研發提供了有力幫助。“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實驗室提供了很多技術支持,武漢同濟醫院的臨床專家持續反饋臨床需求與建議,為研發提供思路。”毛毅君說。

據悉,該項目獲得了武漢市“揭榜掛帥”科技重大專項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并于今年初入選武漢市年度十大科技創新產品。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導”,也加速了產品的注冊審批與上市。目前,這款實時可視化介入機器人已在北京協和醫院、上海瑞金醫院、武漢同濟醫院、天津腫瘤醫院等國內醫院投入臨床應用。

依托協同攻關、政府助力,聯影集團在湖北的產業版圖越來越大,已累計研發業界首創裝備十多個,獲得授權專利1200余件。“我們會奮力推進高端醫療裝備在鄂的布局發展,構建醫工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聯影智融副總裁謝強說。(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潔 通訊員 王瓊 李璟玚 實習生 文新穎)

編輯:趙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