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企業走出去迎來機遇期
2015-05-21 07:18: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5月21日消息(記者初日)國家發改委昨天(20號)召開發布會,解讀《國務院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同時國際產業結構也在加速調整,此時提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對我們裝備制造業下一步發展,以及中國經濟發展有什么好處?
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了多年,為何現在要專門制定《指導意見》,加快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說,通過“走出去”倒逼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錘煉,提高核心競爭力,這有利于中國經濟、中國企業在全球配置資源。
李樸民: 全球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以及發展中國家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為我國加快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
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規模大概占世界總量的1/3,已經連續5年居全球第一。像高鐵,已經建成的有1.6萬公里,在建的1萬多公里,是世界高鐵擁有量最多的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司長顧大偉說,現在我們有能力推進更高層次的走出去。
顧大偉:我們現在要搞的產能合作是產業的輸出,是能力的輸出。我們不是簡單的把產品賣到國外,而是把我們的產業整體輸出到不同的國家去,我們要走出去的產能是我們的優勢產能。
想走出去的裝備制造企業最關心的可能是,《指導意見》能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利好。賽迪智庫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認為,很突出的一點是,對企業境外投資項目的審批幾乎都取消了,明確企業的主體地位。
左世全:過去的很多審批就沒有了,現在只要不涉及到敏感的國家和地區,風險特別大的領域,就可以去推進。
此外,《指導意見》加大了金融上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力度。顧大偉說,
顧大偉:這次《指導意見》當中明確了企業的境外資產可以抵押獲得境內貸款,這是一個重大突破。中國企業可以自主決定在境外通過發行人民幣債券、外幣債券,也可以通過在境外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去融資。
據了解,中投公司將設立海外股權的直接投資公司,規模甚至有可能超過400億美元規模的絲路基金。
編輯:張喬
關鍵詞:國務院;制造業
2015-05-20 19:10:00
2015-05-20 12:07:00
2015-05-18 07:0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