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力量,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有助于擴大就業、改善民生,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2024年10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以下簡稱“小微協調機制”)。目前,這一工作機制的運行效果如何?還有哪些難點待破解?近期,記者在山東走訪調研了小微企業融資情況。

優化“聯合會診”機制

小微協調機制的核心是在區縣層面建立工作專班,搭建起銀企精準對接橋梁。

從供需兩端看,小微協調機制一頭連著銀行,通過引導銀行加大信貸資金供給,優化對小微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疏通信息傳遞和資金傳導的堵點、卡點;一頭連著小微企業,全面了解轄內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做到“心中有數”,精準幫扶,切實解決企業的融資困難。

自小微協調機制建立以來,山東做精做深融資對接,著力推動形成破解融資難的有效措施和長效機制。從全省小微企業融資情況看,截至目前,山東省已走訪小微企業等經營主體524.5萬戶;銀行機構通過協調機制累計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17萬億元。

當前,多地在深入落實小微協調機制過程中,也形成了一些亮點舉措。山東省通過建立小微企業融資“聯合會診”制度,對暫不符合辦貸條件的企業進行聯合會商輔導,協同解決企業存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這一制度自建立以來,山東省已開展“聯合會診”1366次,幫助4422家企業解決融資問題,有力推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走深走實。

具體來看,“聯合會診”制度主要分為四步。一是摸清企業問題。針對有融資需求,在推薦清單內暫不滿足授信條件的企業,由走訪團隊或被推薦的銀行機構對小微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明確企業需完善哪些方面。二是提出幫扶對策。對于企業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銀行機構按條目詳細列出,3個工作日內向區縣協調機制、工作專班反饋,并提出政府部門幫扶企業提升獲貸能力的工作建議。三是開展定期會商。對難以立即解決的問題,區縣協調機制、工作專班定期組織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召開“聯合會診”專題會,逐戶對企業進行聯合把脈問診。四是做好跟蹤輔導。區縣協調機制、工作專班根據銀行機構反饋建立企業問題清單,實行對賬銷號管理,逐戶推動解決融資難題。

以青州市國豐食品有限公司為例,由于其缺乏足額抵質押物,從銀行貸款的難度比較大。青州市小微協調機制工作專班在走訪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協調財政、科技等多部門會診幫扶,指導銀行機構用好政府數據資源,加強“銀擔合作”,為企業量身定制了“科技增信+擔保增信”專屬融資方案。

青州市國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義澤表示,企業在進行新品研發時遇到了資金瓶頸。多虧了青州市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專班的支持,幫助協調從銀行獲得貸款,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在工作專班的協調支持下,青州農商銀行借助“山東省科技云平臺”名錄庫資源及市科技局聯動統計等部門搭建的數據庫資源,開發科融信貸產品,依據科技型企業上年度研發費用放大5倍標準授信,為國豐食品新增500萬元信用貸款,利率較同款產品優惠130個基點。同時,工作專班還協調推動青州市國控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為其差額資金需求提供擔保,擔保費率較正常費率優惠0.5個百分點,為企業節約綜合融資成本30余萬元。

青州農商銀行行長陳仁鵬表示,青州農商銀行圍繞山楂全產業鏈客戶開展細致走訪對接,線下上門服務與線上業務辦理相結合,優先辦理信用貸款,做到了無紙化辦貸。目前,已為135家山楂行業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支持貸款3億元。

山東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推動小微協調機制更好發揮效能,山東統籌協調、加大走訪摸排,通過明確“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協商解決—跟蹤輔導”四步工作方法,形成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閉環舉措,推動更多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題。

完善多元金融服務

除了信貸支持,金融機構還積極深化小微協調機制,精準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產業融資需求,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務,實現從被動響應到主動解困。

石油化工、橡膠輪胎兩個行業在東營市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主導產業中外貿企業較為密集。然而,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如何讓外貿企業既能及時融到備貨資金,又能靈活應對外貿沖擊,東營金融監管分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工作方案。東營金融監管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申報清單和推薦清單基礎上,該分局聯合商務部門,篩選形成外貿企業清單,統籌梳理轄區金融機構外貿產品,形成金融支持外貿產品清單,全方位引導銀行機構為外貿企業提供匯率避險、國際結算、進出口信用保險等一攬子金融服務。

“我們就像企業的‘跨國結算秘書’!鞭r業銀行東營分行行長肖月強表示,今年以來,圍繞小微協調機制,該行金融服務團隊走進企業,有效了解企業的業務訴求。為企業提供的不再是簡單、重復的同質化同類化金融產品,而是發揮銀行的產品和服務特色優勢,為企業提供差異化服務,通過通力配合,為企業提供匯款、信用證等多種方式的結算一站式服務。

山東華盛橡膠有限公司在推進數字化工廠建設期間,需要從歐洲引入一套價值600多萬歐元的設備,而境外設備供應商明確要求以“歐元結算”。華盛橡膠副董事長張玉亮說,企業雖有美元資金,但按傳統思路,需先將美元結匯成人民幣,再用人民幣購匯歐元,這兩步操作無疑放大了企業面臨的匯率波動風險。

農業銀行東營分行的客戶經理在走訪中了解到企業困境,為了讓企業吃下“定心丸”,該行客戶經理全程跟進,詳細講解其外匯買賣業務支持美元直接兌歐元,能幫企業避開兩次匯率波動風險。同時,緊急聯動總行匯率研究團隊,結合匯率走勢,為企業定制最優兌換方案。從兩次兌換到一步到位,從擔心匯率風險到安心交易,農業銀行東營分行積極賦能外貿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東營金融監管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金融服務外貿企業,關鍵要把準脈、開對藥。此案例正是銀行踐行小微協調機制的縮影——通過精準對接企業跨境結算痛點,持續創新外匯產品,讓更多外貿企業不斷“走出去”。接下來,東營金融監管分局還將做好配套服務支持,充分發揮好外貿工作組作用,梳理外貿企業清單,引導金融機構優化授信,提升外貿企業融資服務精準度和時效性。

以數據為增信依據

商業銀行在落實好小微協調機制過程中,加快提升數字金融服務水平。數字化轉型在破解如何授信、降低貸后風險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于各類中小農業經營主體較為分散,用好各類信用信息數據,可以幫助銀行實現對企業“精準畫像”,進而加快緩解涉農主體融資難題。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濰坊市銀行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經營服務能力,針對涉農產業資金周轉效率低、產銷信息不對稱等頑疾,銀行機構搭建數字化一體服務平臺,完善涉農主體“信用畫像”,充分釋放涉農信息數據價值,將農村的“沉睡信息”轉化為“流動資本”。

王玉麗是銀行落實小微協調機制的受益者之一。她經營的蔬菜專業合作社主要負責周邊10個村莊的蔬菜收購,但有時下游客戶不能及時付款,合作社容易陷入資金周轉困境。壽光市小微協調機制工作專班對合作社情況審核研判后將該企業納入推薦清單予以推送,指導壽光農商銀行通過蔬菜產銷服務平臺為合作社解決了融資難題。

“自王玉麗蔬菜專業合作社加入蔬菜產銷服務平臺以來,累計完成3012筆交易,總金額達6522萬元。因此,我們優化授信評估機制,將企業在服務平臺的真實交易數據作為增信依據,擴大授信規模,同時給予貸款利率優惠。”壽光農商銀行行長孫洛春表示。

業內專家表示,由于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存在,銀行通常難以準確評估小微企業的信用風險。針對小微企業缺少抵質押物等問題,金融機構優化、推廣數字化融資服務,加強與社保、財政等部門合作,以數據為增信依據,增加貸款投放。通過搭建小微協調機制,打破了銀行、企業、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可以預見,這將有效推動銀行從“抵押驅動”轉向“數據驅動”,提升各類經營主體融資可得性。

編輯:馮方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