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徐州7月14日消息(記者顧煬威)在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徐州市支隊特勤大隊一站的裝備庫里,站長助理鄧壯正專注地調試視頻生命探測儀。每日精心維護保養各類特種器材,是他雷打不動的任務——在他眼中,這些裝備如同并肩作戰的“無聲戰友”,必須在危急時刻保持最佳狀態。
這位“90后”消防員,投身消防事業已有14個年頭。14年間,他累計出警6000余次,成功搶救疏散被困人員300余人。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他選擇用熱血,書寫屬于自己的“烈火青春”。
鄧壯調試視頻生命探測儀(央廣網記者 顧煬威 攝)
“小個子”的逆襲:一場與自我的賽跑
初入消防隊時,身材并不高大的鄧壯在體能、力量上并不占優。“別人練一兩遍,我就練十遍二十遍,不斷鉆研,不斷超越自己。”憑著這股“笨鳥先飛”的狠勁,他將短板淬煉成技術精湛、反應敏捷的優勢。無論酷暑寒冬,訓練場上總有他揮汗如雨的身影。
刻苦終結碩果:全國首屆“火焰藍”比武競賽團體第三名、江蘇省消防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滅火救援員”項目第二名、2024年度徐州市消防行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五屆“專家型指揮員、工匠型消防員”比武競賽消防員組總成績第二名……一項項榮譽,見證著這位“小個子”的蛻變之路。
“消防員不僅需要無私奉獻,更要有把每一次救援都當作使命的責任感。”鄧壯語氣堅定,“我不想,也不愿放棄。這份職業鍛造了我不服輸、敢打敢拼的品格。每一次出警,我都全力以赴。”
6000余次逆行:屬于他的烈火青春
2019年3月21日,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天嘉宜化工廠發生爆炸事故,在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的統一調度下,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緊急馳援。“那是我職業生涯最難忘的救援。連續奮戰七天七夜,沉重的裝備壓在身上,每一步都耗盡了力氣。”回憶當時,晝夜不息的救援節奏仍歷歷在目,“白天在核心區搜救、滅火、監測,夜晚只能在車里或帳篷里短暫休整。”
高溫、濃煙、坍塌、隨時可能的二次爆炸……這場救援對鄧壯的體能和心理都是極限考驗。然而,他與隊友無人退縮。這段經歷,也讓他此后的訓練標準更為嚴苛。
徐州市銅山區單集鎮“12·26”天然氣罐車泄漏、徐州市銅山區張集鎮“11·22”韻達快遞中轉站火災、徐州市經開區“12·2”弘元新材料廠房火災、徐州市鼓樓區“1·19”美安物流園火災……6000余次警鈴響起,鄧壯的身影始終奮戰在滅火救援的第一線。
鄧壯訓練中(央廣網發 徐州消防供圖)
“鄧壯訓練營”:讓“火焰藍”精神薪火相傳
鄧壯深知,消防員的使命不僅在于赴湯蹈火,更在于責任與擔當的傳承。
2022年,“鄧壯訓練營”應運而生,旨在推廣其訓練法、弘揚其精神。他牽頭編撰了涵蓋體能、技能和裝備操作的三本實用教材,融入自身實戰經驗與心得。“沒有太多技巧,就是苦練加堅持,關鍵在于自己的努力。”鄧壯坦言。
截至目前,作為教練員的鄧壯已累計組織各類培訓20批次,為支隊培養水域、地震、繩索等各領域專業人才及師資力量1200余人次。
談及未來,鄧壯目光堅定:“我會繼續沖鋒在前,做好表率,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希望訓練營能培養出更多優秀、敢打敢拼的消防員,面對挑戰絕不退縮,為消防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面對工作,鄧壯一絲不茍,沖鋒在前;談及家人,這位火場硬漢眼中卻泛起柔情與愧疚。7個多月大的女兒,他陪伴太少;母親雖心疼兒子工作的危險,卻選擇了默默支持。鄧壯知道,他身上的“火焰藍”,意味著一份重于泰山的守護。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6000多次義無反顧的逆行。“總要有人去做這件事。”鄧壯常這樣說。他的故事,是千千萬萬消防員的縮影——在汗水和傷痛中,奔跑出最耀眼的“火焰藍”青春。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