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陽體育學院管理與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們來到撫順參加“重走雷鋒路,青春報國行”暑期社會實踐遼寧專項活動,在這片浸潤著紅色基因的土地上,以實踐丈量初心,用行動詮釋擔當。

活動當日,學生們首先來到撫順石化工建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在這里,學生們了解到工作室研發成果背后的故事:大國工匠、全國勞動模范刁克劍帶領工作室研發出的多項成果服務于企業安全生產,為企業解決數百項技術難題,14項科技成果達到了世界或國內先進水平,其中6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工作室走出的高技能人才憑借技術優勢,間接為企業創效數億元。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在刁克劍的推動下,工作室與中科院合作成立了我國首個石油化工智能防控技術與工程工作站。站在陳列的技術產品前,學生們聆聽著工作室攻克技術難題的艱辛歷程,不禁感嘆:“雷鋒精神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像刁克劍這樣,在崗位上把事做到極致的堅持。”

隨后,學生們打卡工行雷鋒支行,并走進遼寧雷鋒干部學院。在工行雷鋒支行,學生們追尋雷鋒的足跡,實地了解雷鋒事跡。在遼寧雷鋒干部學院展廳內,在解說員的引導下,學生們深入了解撫順的發展歷史和雷鋒的光榮事跡,深刻感悟雷鋒愛黨、愛國、愛人民的赤子情懷。

活動的最后一站,學生們深入順城區河北鄉張雪綠色生態農場。農場負責人張雪帶領學生們參觀種植區、蔬菜區和養殖區,并分享了自己帶領村民致富的經歷。從農場的成立、規模,到特色產品與榮譽,張雪生動講述了生態農業與鄉村振興結合的實踐路徑。學生們蹲在田間地頭,一邊聆聽,一邊親身體驗除草、摘菜、果實打理等農事活動。“雷鋒精神里的助人為樂,在今天就是用技術和頭腦帶動更多人過上好日子。”張雪的話,讓學生們對“奉獻”有了更具象的認知。

此次實踐活動以“尋跡、傳承、智造、助農、志愿”五大板塊為脈絡,讓學生們走進雷鋒精神的發祥地撫順,通過沉浸式體驗,將“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理念轉化為可觸摸的實踐。在勞模工作室,他們看到了雷鋒精神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在歷史遺跡中,他們讀懂了紅色基因的傳承密碼;在鄉村農場里,他們見證了奉獻精神在鄉村振興中的生動演繹。

沈陽體育學院管理與新聞傳播學院團委書記王宏表示,活動中,青年學生們投身鄉村和基層,開展社會實踐,直觀體驗黨的創新理論在祖國大地的生動實踐,在“行走的思政課”中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撫順市委宣傳部)

編輯:莊濱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