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遼寧省鞍山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奮進決勝年 鞍山勇爭先”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5場)。鞍山高新區、經濟開發區、千山風景名勝區相關負責人就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

高新區:錨定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目標任務不動搖 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和示范區

在“十四五”規劃深入實施的關鍵階段,高新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質為核心目標,統籌推進項目建設、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等重點工作,努力建設產業興、人氣旺、生態美的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先導區。

——聚焦“又高又新”優化產業結構 地區經濟穩步增長

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7.1%,規上工業增加值16.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9%。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向上向好。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5%,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7%,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9.7%,實現收官之年首季“開門紅”。

一是立足新型工業化,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將穩工業作為重中之重,“建圈強鏈”,加速構建主導產業體系,筑牢實體根基,五礦陳臺溝、關寶山等重點項目投入建設,鐵礦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0%;同時,集聚數字經濟特色產業勢能,鞏固智能裝備優勢產業地位,培育清潔能源裝備等未來產業,加快推進鞍山“華泰云”、榮信匯科試驗中心等項目建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二是加大項目攻堅力度,擴大投資規模。持續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招商活動,儲備項目208個,簽約 90個、落地47個,落地完成率達106.8%,內資到位70億元,同比增長27.2%,5000萬元以上開復工項目78個,天石透平等新開工購地項目全部啟動,項目開復工率、投資完成率、竣工投產率居全市前列。

三是突出科技創新賦能,加速成果轉化。科技型企業和優質型企業分別達到565家和84家,占比全市30%。科技型服務業企業數量占比全市42%,營業收入占比全市90%。創新生態持續優化,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創業服務平臺21個、產學研聯盟33個、技術中心217個,占比全市32%。技術合同完成額、完成率達249%,同比增長72%,科技成果轉化量占全市30%;開發科研助理崗位1187 個,獲國家工信部通報表揚。

——聚焦“宜居宜業”強化民生保障 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為進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數,高新區不斷加大城市建設投入,以更高標準推進城市建設與城鄉治理工作。

一是深化城市更新,增強城市綜合韌性。高標準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引入上海同濟大學專業團隊,科學編制更新方案,順利完成越嶺路城市更新示范路、萬達北廣場公園等城市更新標桿工程。全力推動居住條件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跨越升級,全面推進老舊小區及危房改造工程,涉及4778戶,改造面積26.2萬平;啟動老舊電梯更新工程,切實消除安全隱患;系統推進燃氣、排水、給水、供熱、電力等老舊地下管網改造升級,全面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筑牢城市安全運行底線。

二是推進城鄉煥新,塑造宜居宜美環境。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推動城市品質全面升級。2025年,通過系統化、標準化作業,在城區公共空間提升上,累計完成路面、道板修復520余處,面積超4萬平方米;施劃道路標線近1.7萬平,美化樹池1900余處。翻新南沙河慢行步道 3.3公里,完成山體公園改造1個、花卉景觀路2條,配建體育公園2個、口袋公園5個, 持續開展鄉村環境治理和農村垃圾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維修農村道路4.5公里,更換農村垃圾池47個,使得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轄區道路通行效率與市容市貌品質顯著提升。

三是聚焦生態治理,繪就綠色發展畫卷。全力構建全鏈條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全面推行“河長制”,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水域及岸線垃圾清理等專項行動,推進水岸環境共治;嚴格落實“藍天保衛戰”各項工作措施,以標準化臺賬、信息化手段實現文明施工、閉環管理,嚴肅查處餐飲油煙超標排放、秸稈焚燒等違規行為,大力整治礦山周邊揚塵和運輸車輛脫落揚撒等突出問題,全力保障全域生態環境。

下一步,高新區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推進地區發展和城市更新行動,讓城市既有“顏值”又有“氣質”,既有“筋骨”又有“溫度”。與廣大市民共同守護美好家園,為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奉獻高新答卷。

經濟開發區: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結碩果 產業升級蓄動能 城市煥新惠民生

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開展以來,鞍山經濟開發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部署,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以“振興新突破”為引領,全力推進各項工作,在多個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為地區的全面振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發展量質齊升 動能轉換跑出“加速度”

經濟發展是振興突破的核心引擎。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以來,經開區承壓前行、拼搏實干,克服多重困難和挑戰,推動全區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主要經濟指標持續穩步向前。

強化招商引資優環境,圍繞化工新材料、專用車及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材料等三大主導產業,精準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平臺招商。三年累計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招商190余次,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3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31個,總投資額突破100億元。強化科技創新強引領,持續出臺政策引導中小企業聚焦細分領域,突破關鍵技術,走專精特新之路,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家、高新技術企業62家、高成長型科技企業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注冊170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7家。建強園區平臺夯基礎,依托化工產業園和循環產業園入園“先天優勢”,持續推進“兩園”建設。三年來,“兩園”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特色更加鮮明,安全環保基礎更加牢固,已成為經開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雙引擎”。堅持集約節約提效率,全力拓展閑置廠房、閑置土地等成為招商新空間,深度挖掘存量資產資源市場價值,三年來,累計盤活125處閑置資產,盤活土地面積161.02萬平方米,盤活廠房、樓宇建筑面積59.58萬平方米,125個盤活項目累計帶來新增投資56.8億元。

——社會發展共建共享 幸福指數繪就“新圖景”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以來,經開區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事業同步推進。公共服務持續提質。教育方面,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所,新增學位120個,“入學難”問題有效緩解。醫療方面,完成寧遠衛生院功能提級,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滿足群眾的診療需求。社會保障堅實有力,累計新增就業8065人,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會治理效能提升,深化網格化管理服務,推動資源、服務、管理下沉社區。平安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更加完善,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穩步提升。民生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讓經開區的居民真切感受到了發展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管理精雕細琢 品質魅力實現“新蝶變”

城市是發展的載體,也是人民生活的家園。經開區下足“繡花”功夫,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以來,持續開展對區屬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實施道路更新改造工程,共計新建轄區道路175公里,維修路面6500平方米、維修道板1500余平方米。精準實施綠化工程。新建口袋公園22處,補植喬灌木2200株,鋪設草坪15700平方米。高標準實施城市亮化提升工程,打造鞍山西大門特色夜景。推動環衛市場化改革,全面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切實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干凈、整潔、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現在的經開區,道路更暢通、環境更整潔、景觀更優美、管理更有序,城市品質和魅力顯著提升。

——機制體制改革創新 “管委會+公司”激發“新活力”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是激發內生動力的根本途徑。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以來,經開區大膽探索,全面深化“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改革,進一步優化內設機構,聚焦政策制定、發展規劃、行政審批、投資促進等核心職能,著重突出經濟職能,把力量集中到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上來,調整經濟、招商部門占比達到70%以上,精簡高效的組織架構已初步形成。組建經開區招商集團,重組優化招商隊伍,進一步整合招商機構,集團下設3個招商要素保障服務部門+6個招商局,緊盯三大主導產業和兩大園區招大引強,開展“鏈”式招商。

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是一場攻堅戰、整體戰。展望未來,經開區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已進入決勝期、關鍵期。全區上下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聚焦目標任務,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創新的舉措,全力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奮力譜寫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鞍山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貢獻經開力量。

千山風景名勝區:奮力譜寫全域發展嶄新篇章 為鞍山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貢獻力量

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開展以來,千山風景名勝區以千山景區為核心,以打造全國知名旅游目的地為定位,深挖歷史、文化、生態資源,創新旅游場景設計,滿足不斷升級的市場需求,以亮眼的成績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文旅答卷。

——文旅融合提質效 打造產業升級新高地

一是探索“文體旅”融合發展。深入挖掘千山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央視“非遺里的中國”“文旅大聯歡”相繼走進千山;成功冠名遼籃CBA聯賽,舉辦男籃對抗賽、越野挑戰賽等活動;豐富文旅產品供給,搶抓千山梨花節旅游季,通過千年銀杏節、奇松節、重陽游千山、冰雪燈會等主題活動,吸引客流拉動經濟增長;舉辦千山音樂節,讓音樂賦能“文旅+”多業態融合。

二是推行“一站式”招商服務。務實招商引資,“一站式”精準服務,扎實推動千山玖號院康養小鎮、商用車數據中心、儷景小區醫療康復養老、山那邊森林生態園等項目建成投用。推進千山溫泉康養基地、“夜游千山”、千山綜合加能站等項目落地見效。

三是實行“全方位”提質升級。千山、老院子、玉佛苑等A 級旅游景區持續優化游覽環境,加快建設王爾烈書房、櫻花大道、水潭噴泉景觀、雨潤梨園花卉片區,打造風鈴棧道、風車廣場等網紅打卡點,不斷推動業態持續創新;佳泰賓館創建國家 3A 級賓館,清水灣酒店榮獲品牌酒店和金光獎;老院子窯麥面包房成為網紅美食打卡地。

三年來,風景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一般預算收入和社零額呈持續增長態勢,2024年分別增長5%、156.5%、486.5%和1.3%。

——民生福祉添溫度 擘畫幸福生活新藍圖

一是完善旅游設施。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3200萬元開工建設中南部景區,涵蓋服務設施升級、智能監控和信息化改造等多個方面,建成后,將實現景區南北貫通,以更加便捷安全的旅游環境全面提升游客的滿意度和舒適度。

二是實施惠民政策。面向退役軍人、教師、醫護人員等為社會做出貢獻群體推出免票政策;為演唱會觀眾和大學新生等提供免票優惠;今年3至4月,分批次對全省、全市游客免費開放,贏得廣泛贊譽。

三是強化文明服務。持續開展“五大清潔行動”,提升景區衛生環境和游客體驗;學雷鋒志愿者為游客指引路線、解答疑問、提供幫助,他們統一著裝、綻放燦爛笑容,成為一道亮麗的流動風景線。

——舊貌煥新筑底色 繪就城市蝶變新圖景

一是全力推進設施升級。實施熱熔劃設標線超3000平、車位400余個,緩解停車難題;完成正門露天市場和溫泉市場升級改造;千山東路沿線“推擋建綠”,恢復綠地5700平,栽植五角楓等苗木2550余株,全面提升景區品質與環境。

二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更新改造千山正門、玉佛苑牌樓門、木棧道等設施845處;投入350萬元重新鋪裝千山正門廣場;新設踏雪尋梅、蓮花山、許愿樹、“在千山說愛你”等網紅打卡景觀22處;新植花灌木5200株,5A景區蝶變煥新。

三是持續景觀改造。修繕二一九公園環翠閣等設施,翻新愛心廣場;栽植樹木400株、補植草坪7萬平,擺放花卉超27萬盆;完成多處亮化工程,投放燈飾超2萬盞,節日里璀璨燈光點亮城市夜色,提升市民幸福感與城市形象。

四是深耕精細化管理。以繡花功夫粉刷玉佛山城市森林公園木質綠道10000平,更換防腐木1300平,新添清運車10臺,植樹7300株,還綠5.3萬平森林資源,讓“城市綠肺”呼吸順暢,讓“天然氧吧”常綠常新。

——改革攻堅強動能,激活國企發展新引擎

一是向市場要發展。與國內多家頭部企業達成合作協議21個,引入愛爾牛奶等知名品牌;堅持“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主題”,打造“四季游”“研學游”“團隊游”精品;開發“千千、山山”“小梨仙”卡通玩偶等文創產品,塑造系列網紅品牌。

二是向存量要增量。盤活資產,通過公開拍賣經營權,將游樂園年租金從21萬元提升至285萬元,增幅12.6倍;打造養生休閑素食品牌;實施攤位市場化經營,年租金提高30%;新更換抖音服務商6個月創收369萬元,同比增長4.1倍。

三是向管理要效益。通過債務置換,降低還款付息壓力;推行“陽光采購”制度,壓縮采購成本5%;發動職工參與基礎設施日常維修,降低成本達15%;嚴查倒票逃票行為,推動門票收入持續上揚。

四是向宣傳要熱度。新聞聯播等央媒宣傳123次,遼寧新聞等省媒宣傳339次;鞍山云等市級媒體宣傳2357次;李曉霞、雷佳音、田姥姥等明星達人紛紛助陣,總瀏覽量超億次。《人民日報》APP、央廣網、新華社內參分別以“破局而立 煥新千山”“高質量發展看中國:一家旅游國企的煥新三重奏”“傳統景區如何創新蝶變——遼寧千山景區改革煥新觀察”為題,大篇幅報道了千旅集團的工作成績;在2025年全省企業大會上榮獲“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突出貢獻企業”殊榮,在2025年遼寧省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大會上被點名表揚。

未來,千山風景區更將乘勢而上、凝心聚力,奮力譜寫全域發展嶄新篇章,為鞍山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決勝之年、決勝之戰貢獻風景區力量。(鞍山市委宣傳部)

編輯:莊濱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