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沈陽8月5日消息(記者李子平)有些造謠者使用AI技術對真實信息篡改,生成逼真的圖片、音視頻,或利用時間和地域上的信息差,張冠李戴,讓公眾真偽難辨,顛覆了“有圖有真相”的常規認知。

8月5日,在遼寧省公安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警方對打擊網絡謠言工作進行了介紹。

目前,網絡謠言違法犯罪存在以下特點:一是緊跟熱點,指向性強。不法分子常緊跟社會熱點、突發事件,通過無中生有蹭熱點、夸大其詞帶節奏,且謠言指向性明顯,可能對特定群體、行業造成沖擊,影響社會穩定和安全。二是動機趨利,流量至上。多數網絡謠言犯罪是為了攫取經濟利益,獲取更多流量、漲粉等。例如一些人通過制造謠言吸引眼球,以增加賬號關注度和流量,進而實現商業變現。三是形式多樣,真偽難辨。有些造謠者使用AI技術對真實信息篡改,生成逼真的圖片、音視頻,或利用時間和地域上的信息差,張冠李戴,讓公眾真偽難辨,顛覆了“有圖有真相”的常規認知,加上未經核實的轉發,進一步擴大了謠言危害。

針對上述特點,全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工作,建立完善網絡謠言偵查打擊防范機制,不斷提升類案打擊和生態打擊能力,重拳嚴打編造虛假警情、疫情、險情、災情等違法犯罪活動。同時,積極推動落實境內網絡平臺主體責任,及時曝光典型案例,澄清事實真相,宣傳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增強辨識能力,堅決抵制網絡謠言,形成風清氣正的網絡輿論環境。

警方提醒,廣大網民在網絡上發布信息、發表言論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對自身言行負責。公安機關將持續加大網絡謠言打擊力度,震懾網絡違法犯罪活動。

編輯:莊濱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