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沈陽8月30日消息(記者李子平)通過“按個數算光子”的方式,可以看到發絲粗細的微小病灶,比傳統CT提升1倍以上;數據量是傳統CT的20~30倍,輔以人工智能,可以發現醫生肉眼看不到的病灶;根據不同設備和檢查項目,檢查輻射劑量最高可以減少90%……這就是光子計數CT帶來的醫學影像革命。
近日,由東軟醫療自主研發的NeuVizP10碲鋅鎘光子計數CT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這是中國首臺光子計數CT,也是全球首臺8cm寬體光子計數CT。
“這標志著我們在新一代CT技術領域從跟跑、并跑走向了領跑,是遼寧科技工作者勇于承擔國家使命,推動國產替代,精準破解‘卡脖子’難題的典范之作。”遼寧省科技廳黨組書記王學來這樣評價。
中國首臺光子計數CT(央廣網記者 李子平 攝)
不只是一臺設備:將在醫療領域引爆連鎖反應
“CT的發展,一直在追求著更快的速度,更寬的覆蓋范圍。”東軟醫療CEO武少杰解釋道,CT掃描頭部相對容易,因為器官是固定的,但是掃描心臟時,因為心跳的原因,傳統ct“快門”速度慢,就容易留下“殘影”,影響醫生判斷,光子計數CT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實現真正的“能量分層成像”,精準區分組織成分,“像一些心臟病患者下了支架后,支架里邊又發生了再次狹窄,以前是看不清楚的,現在光子計數CT就能把支架里面的信息看得一清二楚。”
NeuVizP10搭載的碲鋅鎘光子計數探測器,徹底顛覆了傳統CT的成像原理,實現了“光子直讀”的技術突破,具有超高清成像、超低劑量掃描、超快掃描速度、智能工作流和多能譜成像等優勢。
有了這樣的影像“利器”,醫學研究將向更深層拓展。武少杰表示,基于光子計數CT的成像能力,東軟醫療將深入開展心血管疾病、腫瘤、神經系統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精準診斷研究。
東軟醫療聯席董事長劉積仁認為,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介入則成為必然。“像光子計數CT會產生海量的信息,醫生用肉眼已經看不到了,而光子計數CT能看得更精準。我們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讓這個設備更精準,能看更多的病,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劉積仁表示,下一步,醫療數據的價值化將會成為未來發展方向,要把醫療設備所產生的更多數據變成服務于醫療,服務于醫院高質量發展,服務于診斷的質量,同時為醫院的科學研究打下更重要的基礎。
目前東軟醫療已經與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國內頂級醫療機構建立臨床科研合作,共同探索光子計數CT在復雜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不只是一個突破:遼寧推動更多從1到N的產業化應用
1994年,東北大學的幾位教授開始研究CT,那時候中國的醫療設備全部依賴進口,大部分使用的是二手設備。“從那時起,我們就立志要研發中國自己的CT。中國作為人口大國,需要有我們自己的大型醫療裝備。”劉積仁說。
“世界上第一臺CT機誕生在1971年。26年后,1997年,中國第一臺CT機誕生在東軟醫療,這間隔了26年。我們又用28年的時間,如今追上了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我們通過不間斷地創新,一定可以在未來幾年里達到領跑的水平。”東軟醫療黨委書記宋奇表示。
從最初的填補國產空白到如今光子計數CT技術走在世界前沿,東軟醫療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創新之路。“2016年我們開始預研的時候,講原理講材料,我根本聽不懂,但大家都有一個夢想——‘那個東西’肯定是CT發展下一次革命性的產品,所以我們下了決心,用了十年時間,拿出了光子CT。”武少杰表示。
武少杰表示:“我們將以光子計數CT為突破口,進一步拓展海外高端市場,讓更多全球醫療機構認可中國智造的實力。這就像28年前我們造出中國第一臺CT一樣,現在我們要讓中國智造的光子計數CT走向世界。同時,我們也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更多創新產品落地,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中國智慧。”
王學來表示,在開啟新一個“五年計劃”的時間節點和完成遼寧振興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遼寧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正在進行新一輪研發布局,通過創新聯合體揭榜掛帥,全力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更多從零到一的原創性突破,和從1到N的產業化應用。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