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3日消息(記者孫冰潔)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友善的就醫環境?成為擺在醫療機構面前的一大課題。昨日(12日)北京市衛計委正式發布北京市首批老年友善醫院名單,協和醫院、北京老年醫院等入圍,將通過分層管理的就醫模式,為老年患者提供無縫銜接的就醫服務。
北京市衛計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已達82.15歲,其中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為358.2萬人,占常住人口總數的16.5%,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
“新時期老年患者出現新的特點,因年老體衰、多病共存、發生失能失智,其治療和護理較為復雜,需要涵蓋醫療、社會、心理的全面照護和管理,對老年健康保障提出更大挑戰。”北京市衛計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分析當前北京老齡化形勢時,告訴記者。
創建老年友善醫院,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和現實健康老齡化的公共衛生措施之一。2015年,北京老年醫院首次提出“創建老年友善醫院”概念,2016年年初開始動員部署,制定了《北京老年醫院創建“老年友善醫院”實施方案》,提出創建老年友善醫院的框架和建設標準。
首批北京老年友善醫院的“友善”在哪里?據北京衛計委負責人介紹,“友善”的內涵從醫療服務到硬件設施再到人文關懷,這些醫院都將針對老年人的特點,提供更佳條件。
根據《北京市老年友善醫院創建標準(試行)》,在基礎設施方面,醫院應該建立方便、快捷的綠色通道(如高齡、超高齡、失獨、傷殘無人陪護等老年患者)相應制度,還應該建立規范的入院和出院服務流程,在住院服務中心或接診室,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護送病房服務。
在就診流程方面,醫院至少要有跌倒、癡呆、營養不良、壓瘡等老年綜合征和常見問題的管理指南,也應有老年患者用藥咨詢門診并開展服務。
此外,醫院還應提供就醫指導與健康宣教,鼓勵健康老年人參與志愿者服務,并對員工進行老年醫學倫理、老年醫學知識和技能培訓的機制。院內的無障礙服務設施和標識系統也會更加完善,便于老年人就醫。
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北京市將對老年友善醫院實施動態管理,并逐步擴大老年友善醫院覆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