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批復設立湘江新區
2015-04-25 12:26: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長沙4月25日消息(記者蔣琦)今天上午9點55分,中國政府門戶網站公布國務院同意設立國家級湖南湘江新區的消息4月8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同意設立湖南湘江新區的批復》(國函[2015]66號),同意設立湖南湘江新區。湖南湘江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全國第十二個、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也是今年獲批的第一個國家級新區。
湘江新區位于長沙市湘江西岸,包括岳麓區、望城區和寧鄉縣部分區域,核心區域為岳麓區岳麓街道等15個街道、望城區喻家坡街道等8個街道以及寧鄉縣金洲鎮,覆蓋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國家級園區,面積490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85萬人,地區生產總值970億元,財政總收入167億元,工業增加值2110億元。
湖南湘江新區建設具有堅實基礎。一是區位交通條件優越。在國家城鎮化“兩橫三縱”戰略格局中,新區位于長江橫軸和京廣縱軸的結合點,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核心區域。二是科教創新實力雄厚。新區現有兩院院士40余名、大中專院校30多所、在校大學生30余萬名,擁有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等120余個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40多家部(省)屬科研機構,是國家重要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中南地區科技創新中心。三是產業發展優勢明顯。新區擁有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國家級園區,形成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醫藥、食品加工等優勢產業集群,是中部地區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產業支撐和帶動作用明顯。四是“兩型”社會建設成效顯著。新區是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先導區。近年來,新區率先實行了生態環境資源補償、節約集約用地、耕地保護、土地整治、污染損害賠償、綠色信貸、綠色財稅七大政策,建立了落后產能淘汰、生態環境補償、污染治理和資源節約激勵四大機制,新區內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全部關停并轉,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污水處理率達到100%。五是區域綜合承載能力較強。新區屬于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土地開發強度較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基本形成,水、電、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保障有力,具備了大規模聚集人口和產業的基礎條件。生態條件良好,擁有岳麓山、橘子洲、洋湖濕地等大批生態景觀資源,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區。
建設湖南湘江新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有利于構建產業承接和要素集聚新平臺,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環境;有利于打造中部地區崛起新增長極,引領和帶動湖南乃至長江中游地區更好更快發展;有利于培育沿江開發開放新支點,為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提供支撐;有利于探索“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新經驗,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示范。
據長沙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南湘江新區戰略定位為“三區一高地”。一是高端制造研發轉化基地和創新創意產業聚集區,二是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三是全國“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四是長江經濟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湘江新區有六大重點任務。一是探索創新驅動發展路徑,二是構建現代高端產業體系,三是培育文化產業高地,四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五是創建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六是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
據了解,2025年,湘江新區綜合實力將大幅提升,城鎮化率達到80%左右,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明顯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20%以上,成為帶動湖南和長江中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建設重要支撐點、全國“兩型”社會建設先行區。
編輯:李江雪
關鍵詞:國務院;湘江
2015-04-24 14:00:00
2015-04-24 07:00:00
2015-04-22 19:05: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