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11月23日消息(記者陳鵬)記者從重慶市公安局治安總隊獲悉,重慶在國務院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拓寬和細化了經人民法院判決(裁定)非婚生子女、母親身份無法核定無出生證兒童、民政部門救助安置棄嬰(兒童)、公民私自撿養棄嬰(兒童)年滿6周歲、私自撿養滿3年等5種情形的落戶政策。對公民私自撿養后,經調查核實查找不到生父母的無戶口兒童,明確規定可將其戶口登記在撿養人戶口所在社區公共集體戶或社會福利機構集體戶,保障兒童的落戶權利。
據介紹,此前重慶市兒童無戶口問題之所以比較突出,主要是因為一直以來群眾及時依法登記戶口的意識比較淡薄,不符合計劃生育政策、擔心落戶會繳納社會撫養費,以及一些地方和部門還存在政策性障礙。
各地公安部門主動協調民政、衛計、信訪等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協同解決特殊疑難無戶口兒童落戶問題;與民政、婦聯等部門建立了日常聯絡員、情況通報、疑難戶口會商三項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協作機制,同心協力解決無戶口兒童的戶口問題。自2016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為17萬小志這樣的無戶口兒童辦理了落戶,切實解決了孩子們上學、就醫等難題。
黔江區公安局積極與兒童福利院協作,將30余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兒童落戶兒童福利院所集體戶,解決了本區突出問題。豐都縣公安局主動協調民政、衛生計生、婦幼保健院等部門,全面清理占有無戶口兒童底數,由政府出資為100余名家庭困難非婚生或無出生醫學證明兒童做親子鑒定。酉陽縣公安局充分利用民政福彩資金和政府扶貧款為1000余名非婚生或無出生醫學證明兒童做了親子鑒定,解決了制約落戶的瓶頸問題。江津區公安局借助刑偵部門技術優勢,由區財政出資30萬購買親子鑒定原材料,為200余名貧困家庭非婚生或無出生證兒童做親子鑒定。
市公安局治安總隊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在推進落實無戶口政策的同時強化督促指導。一是堅持日常督導,治安(戶政)、督察等部門積極配合,嚴查人為增設入戶門檻、將落戶與計生罰款掛鉤、不按規定標準收費等問題,并堅持每月收集分析數據針對性督導。二是開展實地督導,市局抽調專門力量,集中對全市41個區縣局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工作開展全方位專項督檢、指導。三是突出專項督導,結合“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主動從市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獲取4000余名無戶口兒童名單,落實專人督導區縣公安機關調查核實辦理,目前已基本解決落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