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發布2月27日消息: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克儉,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唐軍,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兼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肖遠企介紹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和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工信部: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率已超30%

  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分析研判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推動各地、各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財稅、金融、社保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張克儉表示,近期出臺的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對緩解中小企業困難發揮了重要作用。監測顯示,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率穩步提高,目前已經超過了30%。為讓各項惠企政策更易于知曉,讓國家和地方的政策隨時隨地可查,梳理形成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政策庫”,聯合中國政府網在國務院手機客戶端開辟專欄,讓廣大中小企業能夠知曉政策、用足政策、享受紅利。下一步,將推進分區分級復工復產,協調解決中小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平穩發展。

  央行: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目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用工難、開工難、產業鏈配套難等問題,資金壓力也比較大。劉國強認為,對中小微企業提供適度優惠支持,可激發實體經濟主體活力,有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于促進金融可持續發展,暢通經濟金融良性循環。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二是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近期增加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共計500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采取市場化方式支持。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從原來的2.75%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發揮好激勵撬動作用。三是統籌發揮金融系統合力,分類引導各類銀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穩預期、擴總量、分類抓、重展期、創工具、抓落實,為抗擊疫情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貨幣政策支持,盡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銀保監會:銀行為抗擊疫情提供的信貸已超9535億元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銀保監會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工作,特別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支持,助力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肖遠企介紹,一是加大對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信貸支持。截至2月26日,銀行機構為抗擊疫情提供的信貸支持已經超過9535億元。二是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企業和個人提供差異化優惠金融服務。銀行保險機構目前累計捐款捐物總額超過25億元。三是加強民營和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疫情期間,多家銀行機構對湖北省內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在原有基礎上下調了0.5個百分點。四是積極發揮保險業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目前,保險機構為抗疫一線捐贈保險保額已經超過15.7萬億元,新冠肺炎疫情專項賠付目前已經超過7600萬元。五是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率。下一階段,銀保監會將提高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及時性和有效性。同時,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市場監管總局:幫助個體工商戶盡快有序復工復產

  唐軍稱,目前,我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8331.3萬戶,帶動就業人口超2億人。受疫情影響,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受到較大沖擊。當前,幫助個體工商戶解決他們面臨的實際困難、盡快有序復工復產,對于穩定就業、保障民生意義重大。國務院常務會議堅持問題導向,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確定了一系列扶持舉措。一是幫助個體工商戶盡快有序復工復產。二是降低個體工商戶經營成本。三是方便個體工商戶進入市場。四是加大對個體工商戶的服務力度。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推動各地結合實際出臺具體舉措,確保政策落實落地;加強政策宣傳解讀,讓個體工商戶廣泛知曉,切實享受到政策實惠;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幫助個體工商戶盡快有序復工復產。